在微信出现以前,其实很多人都是靠短信或者QQ联系的,当时只要一上线,基本上都是最先登录QQ,QQ号就是身份的象征,大家都会关注对方QQ号的等级,等级越高,就会觉得越有面子,所以说在当时有一段时间大家对于QQ等级非常的疯狂,甚至会花钱让人帮忙挂号。
本报记者 封莉 北京报道敬某系医院的“号贩子”,向张某某定制某知名医院APP的辅助“抢号软件”。张某某按要求制作软件并提供维护服务,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经办案机关鉴定,该软件通过破解手机验证机制和验证数据加密算法,利用“抓包”手段篡改传输数据,实现快速自动抢号、退改号功能。
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 满朝旭)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现在很多知名医院都开发了自己的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患者可以在APP上登录、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报告等。但有时候,医院放出的就诊号秒空,到底是我们的手速不够快,还是另有玄机呢?
本报记者 李勇孩子生病,在网上却怎么都不能预约挂号,沈阳杨女士近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盛京医院)现场查询发现,孩子信息已经被医院拉进黑名单。杨女士报警求助了解到,有人在医院APP注册账号后,把杨女士孩子加入了其家庭成员,然后频繁用其信息在网上挂号。
来源:北京青年报近日,北京西城法院审结了一起研发预约挂号软件获利案件。据媒体报道,田某、金某等人看到一些知名大医院专家号稀缺,就注册运营公司,找人开发预约挂号的APP,并组织客服人员将APP获取到的就医患者信息非法提供给号贩子,以此赚取服务费。
作者:刘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不少医学专家认为,儿科医生荒与儿科看病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1999年起儿科专业的取消和停招。从1999年到2015年,我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需求增长速度。
罕见病的治疗一直存在寻医难、确诊难、用药难等诸多痛点,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瞄准患者们迫切的健康需求,将“能治罕见病”当成了牟利的工具。近日有多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反映,自己通过互联网渠道在某中医诊所接受了诊疗,但花了数万元高价买来的药物,对于治疗却没有任何改善作用。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或家人遇到疑难杂症想挂知名医院的专家号时,打开网上挂号系统却总是手慢一步,眼看着专家号一放出来就秒空。挂号要拼手速,原因除了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外,或许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有人利用“抢号软件”,把抢挂专家号变成了获取不义之财的商机。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