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水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夏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病虫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期我市各地接连遭遇暴雨袭击,引发农田渍涝。为防止灾后灾,确保秋粮丰收,植保专家提醒广大农户,注意防范渍涝灾害叠发重发,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控。
央广网哈尔滨8月9日消息(记者庞淼 实习生孟思瑶)连日来,受台风天气影响,多地遭受洪涝灾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洪涝灾后,水稻生产该如何自救?听听专家的建议!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来源:【黑龙江日报】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我省五常、尚志、延寿等地部分农田受灾。洪水退去,稻农该如何进行田间管理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省水稻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聂守军。
站在主干道边上,张雪也看到一些六十多岁老人的背影。他们背着手,盯着远处的稻田看。有的稻田距离远,还在水下,看不见,但他们依然站在靠近水边缘的地方,一直张望,望一会儿,回家。过了一会儿,又出来接着张望,“就想看一看什么时候能够露出头来。
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多处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暴雨之下,“靠天吃饭”的农业尤其牵动人心。暴雨、洪水过后如何该如何加强管理,端牢“饭碗”呢?红网采访了相关农技专家,从水稻、蔬菜、果园、家禽等各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解读支招。【及时排水】疏通灌排渠系,最大限度为强降雨预留“蓄保”空间。
针对网友对水稻上山“不切实际、产量不高、费力不讨好”的质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日前就“水稻上山”的科学原理、适用条件、产量情况、探索价值等问题作出了解答,称“水稻上山”并未带来开山毁林造田等情况。
针对网友对水稻上山“不切实际、产量不高、费力不讨好”的质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日前就“水稻上山”的科学原理、适用条件、产量情况、探索价值等问题作出了解答,称“水稻上山”并未带来开山毁林造田等情况。
近期,黑龙江省多地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拉林河水位上涨导致多个乡镇村庄进水被淹,五常市水稻种植也受到了影响。从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50万亩,其中超过100万亩不同程度受灾。
资料图: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图/新华社近日,“水稻上山”引起网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大意是说某地搞了“水稻上山”,进入汛期雨水增多,暴雨将梯田冲毁,令人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