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元旦,我国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在整理、研究从云南澄江带回来的化石时,发现一块化石上的动物体长不足3厘米、形似鱼……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昆明鱼……正是这条‘小鱼’,将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的记录向前推了约5000万年。
生物教材为何有大量诗歌?每个章节还有职业介绍?编写生物教材难在哪儿?日前,“广州市生物学科教研活动暨广州市十个名师工作室联席论坛”在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赵占良教授与师生面对面,解答生物教材编写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 题:院士谈科普教育:来去皆在生活作者 张杨彬“翼龙为什么不属于恐龙?”“复活恐龙能实现吗?”“为什么霸王龙能成为体型巨大的肉食动物?”台下的小朋友频频举手提问。“你这个问题很好。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刘黎霞 广州报道3月28日,第一届中国绿色生物制造峰会(简称CGBMS)在广州举行。本次峰会由科技日报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支持、态创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承办。
在2024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收入了西北大学古生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发明昆明鱼这一研究成果。课本封面及目录课本收入内容昆明鱼距今已5.18亿年,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代表着人类的“创头始祖”,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天下第一鱼”。
2023年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新发展论坛在沪举办 谢梦圆 摄中新网上海5月22日电 (谢梦圆)“考大学进生物专业并不易,但现代生物产业出口不大也不强,导致毕业生出路堪忧,所以有人说生、化、环、材这几个大专业是天坑。
当天下午,作为“健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线上举行,中外院士齐聚云端共话“大健康”,极目新闻在APP客户端、官方微博进行全程直播,他们聚焦“健康智汇向未来”这一主题,从不同层面对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等各抒睿智之言、务实之策,为大家带来一场思维碰撞、汇聚智慧的学术盛宴。
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视频剪辑 张渊通讯员 韩琪“桂院士,您好!请问您喜欢吃鱼吗?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吃到您培育的无刺喜头鱼呢?”“您培育的异育银鲫等养殖新品种,对于长江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意义?”“您当年参加高考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选择细胞生物学专业?
樊春海院士在以“书写DNA: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交融发展的突破口”为主题的报告中,以生动的案例回顾从DNA的生物学研究到DNA结构设计与制造研究,解析框架核酸在纳米机器人和DNA存储的应用,展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交融发展的未来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