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字向方,1890年 1月25日出生于今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铺乡台山村一个富农家庭,父亲韩静源是本村私塾先生,韩复榘自幼随父亲在本村私塾读书,韩复榘天资聪慧,虽生性顽劣、好逸恶劳,但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仍旧练得一手好书法。
1937年11月,日军嚣张至极在山东开辟新的战场,直接转战鲁北,此时身在鲁地的韩复榘亲率部队在德州、惠民、齐河一线进行抵抗。而此次抵抗初期也十分顺利,甚至出现了反攻日军的绝佳机会。抗战报告总司令,我军正面进攻得手。
但历史上对韩复榘的死一直以来都有另一种说法,称蒋介石携私报复、借刀杀人,毕竟在抗战初期,擅自撤退的将领也非韩复榘一例,刘峙丢了保定、石家庄,狼狈逃回郑州,同样使平汉线北段门户大开,人家不也照样参加了开封会议吗,南京保卫战初期何应钦不也建议放弃南京吗,胡适、汪精卫等人还建议与日军“议和”呢,这些人有何资格站在法律和道德致高点指责韩复榘呢!
1938年1月11日,在抗战初期擅自放弃山东黄河防线及省会济南的山东军阀、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二级上将韩复榘,在参加蒋军将领军事会议时,被蒋介石下令秘密逮捕,并在被捕13天后就被秘密枪决于武昌,成为抗战中职位最高的被枪决将领。
1938年,日寇侵入山东。负有守土之责的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拥兵自重、保存实力,置数千万民众、几十万国土于不顾,带领十万大军狼狈难逃。一枪未放的逃跑将军,其气节尚不如护家之犬,就连抗战并不坚决的蒋介石都看不下去了,在民意汹汹之下,将韩复榘这个民族败类枪决。
韩复榘,字向方,直隶顺天霸州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山东省政府主席,治理山东8年。1938年1月24日晚在汉口被国民党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秘密处决,成为第一个因消极抗战被蒋介石处决的国民党军最高级别将领,也是在抗战中被处决的国民党军最高军阶的将领。
鲜为人知的是,这仅仅是一座衣冠冢,韩复榘的遗体,早在1954年就已安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与众多历史名人比邻而眠,北京香山万安公墓,规格之高,非同一般,安葬于此的都是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如文坛巨匠朱自清、萧军,戏剧大师曹禺,体坛名将容国团,以及我党领导人高岗、罗章龙等。
韩复榘字向方,河北霸县人,行伍出身,曾在冯玉祥部任团长、军长,以及第三路军总指挥,驻防河南开封。1930年蒋介石委任韩复榘当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从此,韩复榘成了华北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年都在济南举行一次“甘棠东进”纪念,其含意不外是:弃暗投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意。
1937年12月徐州会战,日军南北夹击企图打通津浦铁路汇合,蒋介石曾拨款400万元给时任山东主席韩复榘用于防务建筑,但是韩复榘竟然不听指挥、不做抵抗擅自放弃济南、泰安、大汶口、济宁等军事要地,导致大半个山东丢失,全国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