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杨(一)公元前173年,或许是从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到调任梁怀王太傅,离开了那个偏远、蛮荒的流放地,当初把他撵出中央的周勃、灌婴等重臣,不是已死,就是不问政事,贾谊怀才不遇的苦闷终究是少了些许。而且当时,高祖与惠帝年间积蓄的问题与矛盾,到了文帝时,已愈发明显与尖锐。
西汉初年,社会仍动荡不安,除了匈奴的入侵之外,又有富商巨贾的奢侈浪费,诸侯王的割据、谋叛的内忧,整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贾谊向汉文帝献此治安之策,要汉文帝多封诸侯而削减其势力。本文排比的气势很强,处处可以看见排比的句法,体现了汉朝赋家的特色。
1958年4月27日,毛主席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这样一封信,里面提到:“《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
在长沙太平街的贾谊故居里,一口古井,依稀映出一位汉代的儒生形象。2200年前的冬季,漫长而寒冷。窗,在冻硬的冰雪中发出碎裂的声音。漫漫长夜,只有井旁的一轮残月和窗台的烛光,间或几声猫头鹰“咕咕”的叫声,陪伴这个身影在孤独地坚守。井水研磨的墨汁,已经凝冻。
贾谊是谁? 长沙人都知道,在繁华的太平街南门往里走不过两百米,有一座贾谊故居。 但你若逮着个长沙人问贾谊是谁,兴许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是以贾谊故居一直闹中取静,观者寥寥。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但本城各名校的抢人大战提前展开,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大战先告一段落。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这样点评《治安策》:“幼闻人说,韩昌黎如海,苏东坡如潮,便寻二公文章反覆再读,深信海之与潮,果有如此也。
汉初所封的140多个列侯,大都居住于长安未央宫北的甲第区,也即北阙甲第。这些功臣元老的宅邸相互毗邻,串联起来极其方便。“诛吕之变”就是陆贾居中联络,陈平、周勃、灌婴等北阙甲第功臣集团,“串联”起来发动的。而“列侯之国”却是让列侯们到自己的封地去,不要集中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