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过多起女性员工在孕期因各种原因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纠纷的案件。从法院判例来看,类似事件并非偶发。在女性孕期职场歧视问题客观存在的当下,劳动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又应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能胜任工作”“请假凭证不符合规定因此无故旷工两天”……近一周来,湖北经视和封面新闻先后报道了两起关于女子怀孕后被用人单位辞退的消息。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晓林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新闻中用人单位的多种做法均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女职工权益保护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现如今女职工因为怀孕而遭到公司解雇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时,女性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以主张哪些赔偿?记者今日了解到,广东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因怀孕女职工被解雇引发的纠纷案件。
【来源:劳动报】近日,一则“刚被裁员,晚上就发现怀孕了”的微博上了热搜。在这种情况下,女职工还能留下不走吗?网友们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只要女职工在被裁员通知上签了字,就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可反悔。
阅读提示“你近期是否有结婚的打算?”“准备生二胎么?”……诸如此类看似与应聘岗位无关的问题,在女性职工应聘时却经常会被用人单位问到。如应聘者做了肯定回答,可能就要和这份工作失之交臂。“生”还是“升”则是那些已经有工作的职场女性要面临的选择,生育就难以升职,甚至还会丢工作。
36岁的丁女士怀孕后,陆续出现过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等情况,被医生判定为高危妊娠监督对象,建议休息28天。她向公司请假保胎,被驳回,还被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涉事公司斗鱼回应称,解除劳动关系并非恶意针对怀孕女性,而是因为丁女士旷工违纪。丁女士已委托律师提起劳动仲裁。
当下,“隐孕”已成为女性的一种不得已的职场生存策略。担心被降薪、辞退、影响试用期转正、升职加薪等,是很多职场女性选择“隐孕”的重要原因。在“隐孕”的另一端,是一些企业对于孕产期女职工可能带来的额外用工成本的担心。
枯萎的排卵期拦不住做母亲的渴望"结婚戒指卡在浮肿的手指上勒出红痕时,晶晶(化名)才惊觉镜子里的自己有多陌生。1米6的个子拖着近84公斤的身体,衣柜里积灰的连衣裙拉链永远卡在后腰。更令她心慌的是,手机里的经期记录APP早已荒芜——上次月经还是半年前淋淋漓漓的几点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