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金刚经》中最后的四句偈语。这段话涵盖了金刚经的思想精髓,很难理解,之所以很难理解是因为:首先第一层次的理解,是它字面意思难以理解,如果古文功底差,对佛教经典不是太熟悉的话,很难理解字面意思。
"金乌夜半吞白玉,石女天明弄琵琶。"宋代大慧宗杲禅师这则惊世公案,恰似《金刚经》"六如偈"的绝妙注脚。当须菩提在祇园会上听闻此偈时,这场跨越三千年的觉悟之旅,已在《景德传灯录》中化作"南泉斩猫"的霹雳禅机。"如梦幻"三字,暗藏庄周梦蝶的千古迷局。
解读国学的巅峰之作《道德经》,期待读者能够通过我的视角,重温经典,借鉴古人的思辨精神,打磨属于自己的生活。在文化开源者中,老子极为有性格。《道德经》第五章老子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插画:张彪内容导读:文字语言乃工具,经史子集是扇窗。推窗人人可见风景,抵达却要依个人之修行【南怀瑾小传】(1918.3.18—2012.9.29)学者,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