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稻田大学1972年研发的WABOT,到特斯拉2022年首秀的Optimus,人类科学家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如今,在浦东张江,一个酷似人体骨骼的机器人,正迈着敏捷的步伐大步流星地行走,这便是傅利叶最新发布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转载自:新民晚报杨志豪演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每周二下午,家住嘉定外冈镇的吴老伯都会前往社区医院,借助机器人做康复训练。“前年我因脑中风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如今已经能走路啦!”吴老伯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展示。
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腕关节康复机器人、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短短几年,位于上海张江的傅利叶智能从一间共享办公室起步,从浦东走向全球,成为中国康复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还拿下了美国、欧盟等多个海外区域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4年前布局人形机器人时还是一个冷门板块,即使是当下,顾捷仍然认为,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失败率远远超过成功率。10年后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巨大,但目前还没有体现出商业价值,需要有很大的勇气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研发。
在曾经的滩涂上,从基础的产业萌生,到“结出”傅利叶机器人这样的高科技产业链,同时“伴生”出社区、医院等整个生态,于是,“我们才在今天相遇了!”12月24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中心内,一个个身披白大褂的SIMC国际“小医生”,忽而是医生,忽而是患者,与傅利叶机器人进行互动。
——原标题:预见2022:《2022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与此对应,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模仿生物界外骨骼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装置,结合机械结构、控制、驱动方式、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为穿戴者提供诸如保护、协同动作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穿戴者的控制下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的任务。
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1月6日(北京时间1月7日上午10:30),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登上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舞台,发表开幕主题演讲。他发布了英伟达的多个新产品,其中包括首个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Cosmos。
机器狗被一脚踹飞,翻滚后又稳稳站了起来;按摩机器人精准选择人体穴位,来一次“精油推拿”;头像皮球的机器人,能给你“手冲”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几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高级别会议举行,在世博展览馆5.2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各路机器人“神仙打架”,纷纷亮出绝活。
新华社上海5月16日电(记者周琳 孙青)上海要建设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要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热土。一批创新企业和创业青年正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上布局。走进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患者如同成为穿上外骨骼的“钢铁侠”,可在各种游戏场景中进行康复训练。
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一片热土之上深耕“试验田”。顾捷,上海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CEO,曾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第六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等,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曾就职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目前为中欧商学院EMBA,无党派人士,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