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全面暂停处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即在美首次公开募股和其他证券销售的登记事宜,并在酝酿进一步的市场指导政策,以便向投资者披露和引导市场对这一对中资企业强监管措施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在经过了2022年的冰点之后,进入兔年,出现升温迹象。进入2月,又有硕迪生物、理臣中国和禾赛科技三家公司完成赴美上市,其中,2月9日上市的禾赛科技,是第一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很多人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中美明摆着处于竞争关系,可为啥美国还会大开方便之门,允许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捞金”呢?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没那么简单。一,经济利益角度从经济利益视角来看,这对美国投资者来说,简直是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投资的“宝藏库”。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出海”进程中面对不少商业法律挑战。在日前由36氪、高博金律师事务所、证徽咨询共同主办的《中美新形势下中企海外法律风险及应对》专场闭门会上,高博金的律师们结合具体案例,在解决跨境纠纷、应对贸易制裁、涉及境外调查等方面分享了“攻”和“守”经验。
最近随着滴滴公司宣布从美国市场退市,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部门将禁止协议控制架构企业赴境外上市,推动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推动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这完全是误解误读。
从2020年初因瑞幸咖啡引起的“中概股做空潮”,到之后特朗普政府提出《外国企业问责法案》直至今年正式签署,再到近期中国政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提出事前审批,业界不禁质疑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时代是否落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