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年,一位名叫约翰·凯伊的英国人看到织布工作劳神费力,效率还如此低下,开始思考如何减轻织布工人的劳动量,凯伊是一名钟表匠,终日与机械零件打交道,由于职业敏感,他首先想到的是改造梭子,安装机械零件,解放劳力,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他发明了飞梭——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他在织机两边安装了飞梭箱,通过一个木制长木板相连,每一个梭盒内部有一根水平的金属杆或是锭子,有一个皮带传感器或是皮结自行随着锭子滑动,每一个皮结上系着一根松松的绳子,这些绳子又由一根棍子或是清棉棒连载织机中央,而织工正是通过这根棍子或是清棉棒掌控着一切,织工一只手就能使皮结滑动,带动梭子,而飞梭在轨道上自由穿梭,使得纬纱快速穿过经纱,这样,即使再宽阔的布匹,也仅需要一个织工就可以完成。
原始的织布方法,古时称作“手经指挂”,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一般是将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这种织机可以称作踞织机或腰机。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