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日本陆军装备,放在当时的亚洲是最先进,最领先的,但与同一时期的苏、德、美、英对比,相差的还是很多。因为日本领土小,资源匮乏,钢铁产量低,而且大部分的钢铁都用于制造军舰和飞机,这使得陆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产量低,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94式超轻型坦克是世界上最轻的坦克之一,1930年,日本模仿英国的装甲车,而生产的一种轻型坦克,长只有3米,高度1.62米,战斗全重只有3.45吨,主要武器只是一挺7.7毫米重机枪,其实正式的名称为94式轻装甲车。
军用卡车是世界各国军队中最重要的军用车辆之一,在军队中通常担任运输任务,例如运送作战士兵、运送军用物资、运送各式武器,以及牵引火炮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军用卡车被改为了补给车、武器运载车或者战场救护车等等,至于用途和功能,可能比军用吉普车还要广泛。
军用卡车自诞生以来,就成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军用卡车在部队中能够担任多种角色,例如运送作战人员、运送战略物资、牵引火炮,以及变身为武器承载车、通讯车以及指挥车等等,而且军用卡车往往还具备强大的耐用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各种恶劣的路况和环境。
在汽车刚诞生不久,多数就率先作为军用装备,代替比较原始的骡马运输,尤其是卡车类,既可以运输武器,又可以承载士兵,大大增强了行军速度,在二战期间部分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机械化能力,就比如美军和德军,一个步兵师可能就要装备上千辆汽车,几乎是不再靠腿和骡马行军,那么在东南亚战场的日军呢?
当时日军中装备的汽车,主要有五十铃 94式自动货车、五十铃 97式自动货车、95式迷你自动货车、日产 80型自动货车、日产 180型自动货车、丰田31C型自动货车、丰田G1型自动货车、丰田 KB 自动货车、丰田 KC 自动货车等等型号。
关于本片的主题立意、剧情设置、演员演技等等方面,可谓见仁见智,但在大量评论文章中有一点似乎趋于一致,那就是《八佰》在服装道具方面颇为用心,对历史做了尽可能地还原,比如第88师官兵穿着的蓝灰色冬季制服,中正式步枪与汉阳造老套筒的混用,捷克式轻机枪的直弹匣等等。
在日本海军当中被称为97式“机铳车”,是在前者95式摩托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所谓的“机铳”也就是机枪的意思,二战期间一般装备给日本海军陆战队用于通讯、侦察、传令或者军官乘用等,97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左侧安装了一个船形挎斗,内置一个座椅,顶部会架设一挺轻机枪,在必要时能进行战斗,动力方面搭载一台双缸V形1200CC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每小时110公里,车身重量410公斤,车长2870毫米,宽度1870毫米、高度1400毫米,从30年代到二战结束,97式摩托车大约生产了18000辆左右,当时除了海军使用外,陆军也大量装备。
在二战期间,日军的战斗力在亚洲非常强悍,虽然资源匮乏,武器装备不如西方,但仍然能在东南亚所向披靡。但是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拉开序幕,日军的实力和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美军可谓捉襟见肘,那么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所使用的那些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袁桥镇南面的平原上,空气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息。日军的主力大队,上千名士兵,正步伐整齐划一地迈向镇子,脚下踩出的声响仿佛是整齐的战鼓,敲打在大地上。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带着轻蔑和不屑,脸上挂着骄傲的神情,仿佛这场战斗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日军用来展示武力的表演。
接触问起过很多的抗战老兵,谈及当年与鬼子的作战经历,问起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他往往都会提及鬼子的坦克。对这个装甲怪兽他们都有着深深地恐惧,甚至在说起往事时,有些老兵脸上都会露出恐惧的表情,手不听使唤的在发抖。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日本虽然在和清朝的交战中很少碰到坚固的永备工事但也装备了2款臼炮,让日本真正认识到近现代永备工事的可怕要到日俄战争期间,在围攻俄国在中国旅顺的要塞时乃木希典率领的第三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就付出了5万人的伤亡,已经装备的2款臼炮对付俄军工事就犹如隔靴搔痒一样,此事传回日本国内甚至让日军高层认为是发报时多打了1个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