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珠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召开了2025年“3·15”信息通报会,公布了一批2024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各案例涉及医疗美容、汽车消费、宠物消费等消费类型,其中商家诱导消费、不明码标价等现象较为突出。
东方网·纵相新闻 陈丽娜 实习生 黄紫凝 诸晨瑜“它抽搐了一晚上,我也陪了它一整晚。狗狗痛苦嚎叫的视频我还保存着,一看就掉眼泪。”消费者戴茜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2月18日她在上海联航路1818弄的一家宠物店购买了一只小边牧,回家第3天狗狗开始流黄涕、咳嗽。
□郭元鹏“0元领养猫咪”“拉布拉多幼犬1元带回家”……在某App上看到这样的信息后,爱宠人士黄女士相中了一只非常可爱的猫咪。卖家告诉她“可无偿领养,但需支付两年的猫粮费用,每个月188元,必须在店家提供的App商城购买”。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免费领养宠物”“30天内猫瘟猫传腹包治包换”“终身免费护理”“多家宠物合作医疗机构护航”……一些宠物店打出类似的宣传信息,让不少消费者颇为心动。免费领养并不一定都是骗局。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发布了系列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涉及预付式消费、网购食品、二手车消费、民宿游客隐私、食品安全、宠物领养、教育培训、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提醒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引导经营者合法
“布偶、金渐层、德文免费领养”“拉布拉多、萨摩耶、比熊一元带回家”“领养代替购买”……养宠热潮下,宠物领养活动在线上线下遍地开花,但宠物领养背后的套路却让爱心人士屡屡受挫:免费领养变宠物贷、网络领养需付高额运费与检查费、直播间买到星期狗、宠物到家“货不对版”……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
随着养宠风潮的盛起,一批打着“免费领养”噱头、实则让人“贷款买猫”的商家出现了。商家要求消费者以分期购买宠物用品等方式领养猫等宠物,消费者签订协议后,每月在商家储值定量金额,由支付宝自动扣款。此外,顾客还可能会面对标价虚高、“星期猫”、解约难等消费陷阱。
现如今,宠物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它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养宠家庭对宠物服务需求的激增,却让部分商家嗅到了"套路"商机近日,多位消费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反映,从购宠到医疗,宠物消费市场暗藏价格陷阱、捆绑销售、收费混乱等乱象。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6月17日,兴义市民何先生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2023年上半年他在兴义市一家宠物店“喵乐味萌宠”免费领养了一只猫,领养时何先生与宠物店签订协议,协议要求其每月在宠物店购买猫粮、营养膏。但是,不到一周的时间,猫就因猫瘟(FPV)死亡,他想再领养一只却遭到宠物店拒绝。
人民财讯3月17日电,日前,江苏省消保委联合百度推出了全国首个消费维权智能体“苏小保维权助手”。该智能体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技术训练,并接入江苏省消保委权威数据库,可为用户提供智能咨询、维权指引、风险预警等全方位服务。
□张涵(郑州大学)养宠物原本是人们追求陪伴和温暖的一种方式,但如今却成为了部分不法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打着“免费领养”旗号的宠物领养馆,以虚假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将原本的善意转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骗局。
新黄河 因为一只已死去的猫咪,女孩小佟陷入了一场维权“拉锯战”。今年2月,小佟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一家标榜“免费领养”宠物的商家,相中了一只两个月大的猫咪,但在办理领养手续时,却在对方要求下签订了一份为期18个月的分期付款合同,每月需支付4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