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浩(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今年6月15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到同名舞剧,再到以舞剧电影的形式重回大银幕,红色经典故事再次被娓娓道来。
舞蹈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扮演着跨越文化、时代和地域的角色。从古代宗教仪式到现代表演艺术,舞蹈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展示美学的重要媒介。然而,舞蹈的表达力量远不止于此,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多元维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揭示。
作者:谢呈 傅聪(分别系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讲师)在新媒体和视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舞蹈影像”作为一种新兴艺术表达形式,为舞蹈艺术的传播和表现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正在逐步拓展“舞蹈”这一舞台艺术的表达方式和交互边界。
舞蹈教育是我国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传承美、培育美、创造美、弘扬美的教育方式,在增进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战略角度看舞蹈美育舞蹈美育,育人是目标,美是方式,舞蹈是载体。
无论是《墨舞中秋帖》《鹤归来兮》还是《东都行者》《少林·功夫》,“中秋奇妙游”中的舞作以独出机杼的创意将问道、修行、武功、水墨等传统精神融入舞蹈里,以高科技的融媒体手段,给观众以奇妙的艺术视听体验,“当代”与“传统”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传统舞蹈的当代呈现,画上了靓丽的一笔。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小新编辑|野生小羊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符号在影像舞蹈中的品牌构建——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文/罗莎融媒体通过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流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的特点与优势,借助资源整合、互为补充与利用完成全链路的宣传工作。
作者:陈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看完陆川编剧并任总导演的最新舞剧《天工开物》,“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感受扑面而来。无论是舞台上呈现的舞美、音乐、服装;还是剧作所蕴含的意境、内涵、品格、思想,皆可圈可点。
最近,大型音乐竞技节目《歌手2024》走进影院同步直播,收获好评。外延拓展的同时,歌舞片在大银幕上闪亮非常——在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上,法国歌舞片《Emilia Pérez》获评审团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