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前景可期核聚变能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突出优点,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被称为“人造太阳”。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约束模燃烧”。“亿度千秒”的里程碑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也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中美经贸博弈白热化,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今日凌晨,中国商务部连发9项对美反制措施,宣布自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并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直击美国农业与科技领域要害。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冯丽妃段旭如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表示,按照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可控核聚变应用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
-269℃,这是接近热力学理论上绝对零度(-273.15℃)的温度。1亿摄氏度,这是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且常人难以想象的高温。如果说有一种装置,在制造过程中既要经受住接近绝对零度的“极度冷冻”,又要经受住上亿摄氏度高温的“极端炙烤”,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近期,各国在不同方向上均有突破性进展:中国:技术全面突破,工程化加速。EAST装置亿度千秒运行:2025年1月20日,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周游发于2025.2.24总第11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