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明明刚吃完东西,为什么还是渴望甜食或“垃圾食品”?这可能不是你“意志力薄弱”,而是肠道菌群在悄悄操控着你的大脑。肠道菌群常被称为“第二大脑”,它们不仅参与了消化,还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向大脑传递信号。
随着冬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进入到了一种一直想吃、一直在吃,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中。咕嘟着热气的各类美食诱惑着我们,再加上穿得多、能藏肉,结果就是越吃越多、越吃多越胖、越胖越想吃。那么,到底该怎么打破这“越吃越多”的魔咒呢?
晚上总是容易饿,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验。明明已经吃过晚饭了,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却感觉肚子又开始咕咕作响了,又抑制不住地想吃东西。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在晚上感到饥饿呢?许多科学研究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在一个晴朗的元旦早晨,李强,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走进医院准备探望因肺炎住院的好友张伟。王医生笑着回答:“其实,总是想吃东西,并不总是因为嘴馋。有时候,这可能是身体某些问题的信号。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前期或者抑郁症,都可能导致食欲异常增加。”
对于减肥的人群来说,没有任何事要比嘴馋更可怕,尤其是在制定减肥计划之后,因为要管住嘴迈开腿,可让很多减肥人群始终做不到的就是“禁食”,即在美食面前,更多的都是禁不住诱惑,看见想吃的就走不动路,甚至早已经张开大嘴等待喂食。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神经影像特征,可用于预测药物和食物渴求的强度。对使用药物或进食的渴求,被认为是药物滥用或过度进食的驱动因素。药物或食物相关的刺激引发的渴求,或可帮助预测药物使用或复发、不健康进食和体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