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老师在我们眼中,哪怕已届古稀,仍是一位不折不扣,怀揣着理想和激情的“新青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24卷共44种包含了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教育史各领域研究专著及散文随笔集的皇皇巨著《陈平原文集》。
很多年来,陈平原一直有个念想,希望可以躺在自家的沙发上休息。早先居住条件有限,愿望奢侈难及,后来搬了几次家,房子越来越大,他便特意买了一张四人位的L型沙发放在客厅。可惜梦想还是没能成真。这张沙发如今只能将将坐下两个人,其余的地方全都被堆叠成摞的书籍占据了。
一场名家活动征集号令,收获满城热情!本周六(3月15日),以书房“出圈”的学术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将携其纵横文史的视野,做客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羊城晚报社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协办的“岭南大讲堂”,与市民共探城市文化的深层肌理。
文|薛原我们这个时代真是日新月异,前些日子因为ChatGPT功能的不可想象,一时间网上各种声音沸沸扬扬,对于许多传统甚至已经不那么传统的职业都形成了冲击。譬如对传统绘画的从业者来说,更是一种颠覆。既然“机器”已经可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还需要你去费劲再画吗?
岭南近代文化名人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右)和岭南文化探寻者郑焕坚在广东梅州的黄遵宪纪念馆探访。
文|顾思程近日,罗新被《中国新闻周刊》评选为 2023年度学者,获奖理由这样写道:“他研究遥远艰深的学问,也关注此刻与周遭。他收拾行囊徒步数百公里,写下《从大都到上都》;也探查史料,写出了《漫长的余生》。他是一位学者,但从不困于书斋;他研究历史,却从未与当下隔绝。
文|钟润文初春,午后的暖阳斜斜地穿过红墙黛瓦的李兆基人文学苑,楼台转角处初见新芽嫩蕊,在清凉的光辉中,我们叩开赵冬梅老师的书房。夕阳余晖恰好打在门边的书柜上,溢满整个房间,映人脸庞。赵老师面带微笑,向我们徐徐展开她的书房故事。
北京晚报记者 路艳霞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然而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在家中就能“坐拥书城”,这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
中国古书字大行稀,平均来说,以半叶九行十八字本居多,古书的开本大致相当于洋装书的24开,一册古书大多分为两卷,一卷大约在一万多字,古书的半叶通常不足两百字,而洋装书的一页大多在九百字以上,一册32开本的洋装书以中等水平计约十几万字,若以24开本计,则是二十几万字,因此,古书与今书比起来,在同样字数下,体积要大十倍以上。
不知其人其学,视其书房清人刘熙载《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书法艺术的“书”大致如此,作为文献典籍的“书”也不例外。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者,读什么书,买什么书,藏什么书,写什么书,就像拿起笔向世人描画自己的真容一样。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但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其家中“坐拥书城”的风景,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近日,艺绽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