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7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彭楚璨 杨慧)高温湿热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省植保植检站近日发布通知称,预计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钻蛀类害虫、夜蛾类害虫、刺吸式害虫、蝗虫等有害生物将呈重发态势,要求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
人民网北京8月2日电 (记者李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作物长势基本正常,主产区全力以赴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保障秋粮丰收。旱生虫,涝生病。“降雨后的农田,温度高、湿度大,易滋生病虫害。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彤、通讯员刘卫国)眼下,部分地方率先开镰,再过一周,我省秋收将全面开启。省植保总站最新调度显示,当前,全省水稻、玉米病虫害处于中等偏轻发生状态,长势总体良好,丰收在望。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病虫害防控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8月3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大豆“症青”防控现场会。会议观摩了大豆“症青”试验示范和统防统治作业现场,交流了各地监测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下一阶段大豆“症青”发生形势,研讨并优化了防控对策措施,进一步动员部署监测防控工作。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李栋)针对当前大部中晚稻区病虫害发生明显重于上年,多数病虫具备偏重至大发生基数等形势,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现场会,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新华社洛杉矶7月30日电 综述:美国西部高温导致今夏农作物病虫害严重新华社记者黄恒今年入夏以来,美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不断遭受热浪袭击,气温连创新高。这不仅给当地人日常生活带来麻烦,也催生了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遭受损失。
“三夏”期间,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农作物迎来了生长的黄金期。然而,各种病虫害也悄然出现,威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影响粮食产量安全。“三夏”期间,作物会“患”上哪些病虫害?又该如何防范和应对?病虫害是病害和虫害的统称。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和病毒引发,而虫害则是由有害昆虫诱发。
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6月份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诱蛾量偏高,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上偏重发生,局部区域加重为害态势明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8月8日,立秋。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张先智的2400亩玉米抽出了天樱,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当天,黄淮海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这里举行,地头矗立的病虫害防治“黑科技”装备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果树细菌性病害是果树在种植过程中,由欧文氏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等细菌病原菌通过果树繁殖材料,病残体或土壤,或粪肥杂草或昆虫介体,从果树叶片气孔水孔果枝皮孔等自然孔口,或风雨雹冻害昆虫等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口,或耕作施肥或嫁接抹芽,疏果打果或收获运输物资等人为造成的“机械”伤口侵入果树,破坏果树机体组织细胞,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使病害进一步拓展蔓延,诱发果树细菌性病害的流行。
病 虫 情 报第6期诸城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6月29日警惕棉铃虫爆发危害棉铃虫为杂食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可危害玉米、大豆、花生、大葱、蔬菜等多种作物。棉铃虫幼虫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昼伏夜出,严重时可吃光叶肉,仅留叶脉,一般可造成作物减产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