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展示的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资料照片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随着动力电池迎来大规模退役潮,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回收业务,大批小作坊也涌入其中,通过畸形高价抢货,导致规范化回收占比少,部分手工暴力拆解更潜藏诸多安全和环保风险。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各类社交软件上创业的“风”居然刮到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小七(化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记录自己入行锂电池回收100多天,粉丝数和获赞与收藏量就都能涨到将近1000,不少网友更是纷纷留言,咨询能否参观学习以及入行门槛等问题。
极目新闻通讯员 姜胜来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广受关注。据湖北省科技厅消息,近日,武汉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成立,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代表单位成为产业联盟首批成员。
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带动了我国电池回收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是电池回收行业出现"小、散、乱"的局面,甚至无资质“黑作坊”无序扩张、跟踪溯源难等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75%业务被尚未进入白名单内的企业以及“黑作坊”消化。
业内人士认为,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体系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将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33%。
■张钦 刘彩洁我国对动力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其累计装车量从2020年的63.6吉瓦时增加到2023年的387.7吉瓦时,增加了509.59%。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且在公共领域用车实现全面电动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近日,有记者在河南新乡、广东东莞等地暗访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一些小作坊的做法纯属胡来。这些小作坊不仅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废旧动力电池实施野蛮拆解,还无视相关质量标准,擅自用旧电池组装出实为“三无产品”的“新电池”,在平台上叫卖。
又有一大批锂电池相关行业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拟被立项!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半导体集成电路 隔离器》等66项行业标准、《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分类规范》等6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19日。
锂电池回收产业再传新动态。据香港交易所披露,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20日递交了招股书。金晟新能源号称是全球第二大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截至去年再生利用退役三元锂电池的综合能力达到每年10万吨。
大江网/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傅启观报道:冬日的暖阳下,穿梭在龙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龙南经开区园区内,塔吊高耸,机器轰鸣,混凝土输送车往返忙碌;在龙南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装置来往接驳运送物料;在联茂电子的智能制造车间,工人有条不紊地赶制覆铜板……2020年5月对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交了《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构建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信息溯源系统。动力电池蕴含丰富的锂、钴、镍等金属材料,报废后仍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再次升级,二手车市场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春节刚过,比亚迪打响了新车价格战第一枪,旗下两款混插车型上市,最低售价跳水至7.98万元。4月1日,问界新M7入门型车型起售价下调2万元至22.98万元。新能源车企“掀桌子”,首先被掀翻在地的却是二手车商。
最近虽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板块出现了分化,但一个新的方向正在崛起,那就是固态电池。亮点:公司是全球少数能够生产高镍 NCM、NCA 两个系列产品的企业,并率先实现 9 系高镍、核壳高镍、高电压三元、四元高镍、无钴等新一代材料全系列产品量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