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原清真寺,感受伊斯兰教文化。太原清真寺,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清真寺始建的确切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寺内现存的清光绪二年《重修清真寺》碑文所记:“唐贞元之新建,宋景佑之重新,屡代之迭新,国朝之振新”来看,此寺初建于唐贞元年间,但当今考古家认为,此说缺乏可信依据,不足为凭,从建筑风格来看,认为系元末明初所建。
距今780多年,初步确定为泉州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教碑刻之一昨日,泉州考古界传来新消息:经著名阿拉伯文化研究专家李光斌广泛征求帮助,两个月前在泉州发现的一块阿拉伯语墓碑,初步确定为泉州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伊斯兰教碑刻之一。由于风蚀严重,碑文又是手写体,很难辨认。
书法,应该是国人最喜闻乐见的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似乎人人都能提起笔,畅怀几下,惬意如风。若论书法,似乎人人又都能说上几句,如工整规矩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行书、狂放不拘的草书、中正平和的隶书、小篆等,提及书法名人,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柳公权、颜真卿等历代书法名家又大多能脱口而出。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特约记者 刘恒之“写一手漂亮的字,能够使真理熠熠生辉!”这是阿拉伯帝国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至今仍在阿拉伯世界引发着回响。《环球时报》记者几乎采访过所有阿拉伯国家,深刻体会了阿拉伯人对书法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甘肃零距离网7月29日讯(记者白为舟)29日上午,首届“丝路杯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大展赛”在甘肃省美术馆隆重开幕。本届展赛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阿拉伯文书法家协会承办,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商会协办。
16-19世纪中叶,统治南亚的卧莫儿帝国,奏响了印度艺术史中最灿烂耀眼的乐章。与古印度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的浮雕、建筑和壁画不同,卧莫尔艺术以精湛绘画、华丽珠宝、奢华服饰和工艺品为特征,构图精致、色彩明艳、炫彩华美,是南亚审美新范式。
曾公亮,丁度,楊惟德等奉敕撰,武經總要,明万历27年金陵富春堂刊本,1599,北京大学图书馆。更多相关研究参见水野美奈子, “The Formation of Saz Style Ornaments: From Taihu Rocks to Saz Leaf”, Orient, 43-1, 2000, s. 81-82.
昨日,福建省宗教界人士暨书法名家作品义拍活动在福州市东大路省直东湖大院1号楼二层会议厅内进行。这是2015年我省宗教界开展以“慈爱人间·八闽五教同行”为主题的“宗教慈善周”系列活动之一,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支持我省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