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8日,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召开了首长联席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后联名致电军委,提出了先打长春的作战方案,毛主席接电颇为不悦,因为这有违之前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精神,不过鉴于东北局对南下作战摆出了若干困难,四天后勉强予以批准。
蒋介石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西北野战军召开党代会 第一野战军成立—— 敌在数量上仍占优势—— 胡宗南进一步退守 ——下达春季攻势命令—— 彭德怀前往西柏坡——张宗逊指挥春季攻势作战——攻打蒲城——主动转移,引诱敌人——春季攻势的总结。
在此次授勋仪式上,统共授予了1052名将军军衔,单单是四野,就占据了足足521个名额。1948年5月,东野出关时仅仅只有11万主力,2万干部,而到了冬季攻势结束后,这支部队已经拥有了12个步兵纵队36个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70万人,如果算上附属于其的地方部队,总人数恐已经超过百万,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东野的总兵力更是突破150万人。
巅峰时期的东北野战军有多强,在三年的时间里,这支劲旅从12万发展到一百万,收复了77座城市,解放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从而一跃成为当时各战场解放军中最为精良的一支部队。口说无凭,数字说话,这支劲旅用了52天的时间,干掉国民党正规军36个师,非正规军9个师,共歼灭47.
如果是探讨一将一帅的指挥风格、才华造诣也还有的看,但有人把争论扩大到三野和四野的战斗力、战绩高下之争,仿佛各野战军的发展壮大,与所在战略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无关,甚至让偏见走到极端,似乎四野可以包打天下,简直荒唐可笑。
作者:桅杆在军史上,林总打仗以精于计算、机动灵活、善打巧仗、敢打硬仗,尤以善打巧仗而闻名。所谓巧仗,是在缜密思考、精心布置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发起的战斗或战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的作战效能,以最小的代价去实现战斗或战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