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游古街、品早茶、尝美食、赏民俗、看龙舟、学非遗……6月21日上午,早茶来“柘”尝、夏至“巢”好玩,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合肥柘皋夏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千年古镇柘皋镇正式拉开帷幕。假期尚未开启,今天已有超5万合肥及周边市民通过自驾或专线巴士抵达巢湖柘皋。
来源:【人民网】洋蛇灯演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踩街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踩街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2踩街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3踩街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4踩街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5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新网合肥2月12日电 (傅天骋)12日,作为“我们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合肥市第三十一届新春文化庙会系列活动之一,“欢天喜地闹元宵”民俗文化展演“祥蛇献瑞闹元宵”民俗大游园在合肥骆岗公园举行。由500余名演职人员组成的巡游队伍沿公园主路行进踩街表演。
大皖新闻讯龙狮劲舞闹元宵 欢欢喜喜庆新春。2月12日元宵佳节下午,随着喜庆的腰鼓声,合肥包河工人文化宫闹元宵民俗民间文化展演活动拉开了帷幕。七旬老奶奶表演非遗旱船,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在场人们的眼球。旱船是合肥地区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项目。
大皖新闻讯 “欢天喜地闹元宵!”2月12日元宵节,合肥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在骆岗公园,有“祥蛇献瑞闹元宵”民俗大游园活动,在城隍庙,则有“金蛇迎春闹元宵”专场文艺演出。通过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市民游客度过一个热闹愉快的传统佳节。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当日还有不少特色美食、非遗好物、文创产品齐聚柘皋老街。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特色早茶长桌宴也吸引来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巢湖本地的各级好人、道德模范代表等来品尝早茶美食。
大皖新闻讯2025年春节,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新春佳节。为此,合肥官宣多项策划活动,从吹糖人、扎染、拓印,到民乐演奏、戏曲专场、国风舞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这浓郁火爆的年味拉成“满格”,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合肥6月19日电(吕欢欢)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合肥柘皋夏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将于6月20日在安徽省巢湖市举行,届时活动将联动端午三天小长假,点亮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巢湖民俗魅力。老街早茶长桌宴活动。
逛庙会、品美食、赏民俗、看春景……记者了解到,从3月27日至3月31日,紫蓬山风景区将在山门广场举行紫蓬山民俗文化周活动,展现地域风采,彰显文化之美。紫蓬山风景区(资料图)下同早在2007年,紫蓬山庙会被正式列入为合肥市首批“非遗”项目名录,后又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不出十五都是年,莲湘花船舞起来。2月2日上午,为迎接元宵佳节,一场年味十足的民俗表演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开演,表演者们将传统民间文化与载歌载舞的表演融合在一起,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现场欢声笑语,年味浓厚。活动现场作为大圩镇的传统民俗节目,打莲湘在大圩已经有着数十年的表演历史。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左崇年(资深时评人)游古街、品早茶、尝美食、赏民俗、看龙舟、学非遗……6月24日,早茶来“柘”尝、夏至“巢”好玩,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合肥柘皋夏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千年古镇柘皋镇正式落下帷幕。在柘皋镇桥西街东段,一场依街而设的柘皋特色早茶长桌宴准时开席。
中新网合肥4月20日电 (记者 赵强)民俗表演、山歌对唱、特色婚嫁展演……20日,由安徽省宁国市和合肥市庐阳区、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非遗文化进省城,团结聚力助共富”2024年安徽·合肥“畲族三月三”非遗文化周活动在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开幕,现场精彩纷呈的畲族非遗文化展演引来
来源:【安徽财经网】日子过得好快,又要过年啦!过年有什么习俗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不妨来看看咱们安徽16市各有哪些习俗。合肥“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习俗,以肥西门歌、舞狮、祭祀活动为载体。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大皖新闻讯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舞起洋蛇灯,跳起莲湘舞……2月12日下午,“祥蛇献瑞闹元宵”民俗大游园活动在合肥骆岗公园热闹开场。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12个民俗踩街方阵,犹如一条蜿蜒数百米的长龙,或行进间表演,或定点展演。
2025年2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岗湾街道安德利广场,进行非遗龙灯表演,吸引了众多居民观赏游玩,为元宵佳节的夜晚增添浓浓的喜庆氛围。活动现场。舞龙灯是合肥市庐江县的独特民俗活动,人们通过舞龙灯,祈求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