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许多人不太了解这场战役,但它在史学界,尤其是军迷心中却是教科书般奇袭战的巅峰存在。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力主削藩,自元和九年起便开始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这块骨头却异常的坚硬,啃了四年都劳而无功,至元和十二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继任的袁滋也毫无战功,李愬便上疏自荐,愿为唐邓节度使,平灭吴元济。
第三次长沙会战, 是1941年12月18日正式打响的。杨汉域的第20军, 属于川军系统,装备一向比较差,同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守卫新墙河的黄埔将领关麟征、张耀明的第52军, 第二次长沙会战时守卫新墙河的欧震的著名“铁军”第4军,都无法相比;
按:民国36年(1947年)6月30日出版的《安徽文献·安徽省抗日战役辑要专册》,记载了发生在安徽境内的几次大的正面战役。其中发生在寿县三次战役,本文称之为“三战寿县”。一是“寿县之战”,即寿县保卫战。
刘伯承指挥八路军第129师深入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坚持主力与游击相配合、内线与外线相呼应、运动与伏击相交错的游击战方针,先后取得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战斗的胜利,被称为“华北抗战‘三战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