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这几天,在张双楼矿井下,有一群人每天忙到很晚才升井,他们是矿山地质测量员,大家都喜欢叫他们“千里眼”。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矿上只要有新工程开工,他们就会带上精密仪器,到现场拉好标尺、做好记号,然后指导工人怎样才能把活干标准。
前几篇,都是说的掘进工作面,其实掘进面在煤矿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了,下面我们就讲讲煤矿回采面。回采说简单点,就是把地下一块煤田挖空,煤田有大有小,所以回采过后,往往整座山都会下沉,你可以想象一下,人在几十上百米的地下是什么感觉,整整一座山在你的头顶,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把两米五的液压柱 硬生生压的陷入地下一米多,要知道地板可是石头啊。
温馨提示:本文很颓废,请谨慎阅读。且不代表所有煤矿工人。 前言:其实我没有文化,更没有正确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成为一名普通、底层的煤矿工人是我最好的归宿,无力改变,也无需挣扎,择一业谋食养命、等一运扭转乾坤,是我最大的安慰。
1.吃饭快,饭量大,煤矿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大,一顿饭几个馒头不在话下,特别在煤矿食堂就餐,饭量大,速度快是煤矿工人的一大特征,特别是井下一线工人,吃饭都练出功夫来了,必须快准很,否则你可能吃的是煤渣和饭的混合物了!
2016年4月22日,安徽省淮北市,一座建矿几十年的衰老矿井,面临转型的煤矿工人在辛勤劳动。 安徽省两淮煤炭基地现有几十座煤矿,一些煤矿由于井下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煤炭产量逐年减少,快要到了“无煤可挖”的地步,煤矿工人收入连续下降。
凡是在矿井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煤矿的活又苦又脏又累,特别是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科学机械化设备都比较落后,井下大多数的活都要靠人工去完成,那时的煤碳能源用处很广,大到企业用煤,小到各家各户生火用煤,所以那时国家对各个煤矿每年每月都下达了指定的生产指标,矿上又把任务分派给各区队,区队又分配到各班组,于是工人们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顾个人得失拼命的干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什么时间实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几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实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机电运输科皮带工区职工涂永奇流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