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首次规模化试种板蓝根每日甘肃网5月17日讯(兰州新区报记者 祁瑞龙)近日,在新区西岔镇山字墩生态修复项目区域现场,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台台板蓝根播种机正缓缓前行,一粒粒种子随着播种机的转动钻进泥土里,种下产业发展新希望。
《兰州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每日甘肃网3月22日讯(兰州新区报记者祁瑞龙)为系统谋划新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根据《兰州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区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兰州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春日,漫步甘肃兰州新区栖霞湖畔,草木蔓发,碧水澄澈。用好“引大入秦”的水,再经过合理规划建设,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怡人风光。兰州新区地处甘肃中部,是我国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曾经,这里多为丘峁荒地,水不存,树不长,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3月11日,记者从兰州新区管委会获悉,上川镇乌玛高速沿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新区第一个自主谋划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将为兰州新区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起到示范作用。
近年来,兰州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黄河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践行国家战略使命,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丘峁荒地生态修复治理和未利用地综合整治,在拓展绿色空间、蓄积绿色动能、厚植绿色福祉中,趟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互促的新路子。
中国甘肃网12月13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 近日,兰州新区上川镇乌玛高速沿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招标,计划工期180天。这标志着兰州新区第一个自主谋划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新区其他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5月12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采访小组走访了解到,兰州新区不仅把林木、湿地带来的碳减排“质押”出真金白银,还探索形成了全国首个《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V01)》理论,在生态修复闭环治理的道路上打造“碳”路先锋。碳减排“减”在哪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魏晓倩时下,走进兰州新区西岔镇,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休闲西岔”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西岔镇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活力十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来源:【新甘肃】【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领跑国家级新区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魏晓倩)记者从近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兰州新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1年至2023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
甘肃能化兰州新区热电项目现场。记者李佳丽 摄施工人员正在纬一路东延段项目现场抢工期赶进度。 记者祁瑞龙 摄花卉交易中心“节日不打烊”,吸引广大市民纷纷前来打卡。记者祁瑞龙 摄水务集团农饮管理员村民讲解供水设施防护常识。
原标题:“小药材”成致富“千金方” 兰州新区首次规模化试种板蓝根中国甘肃网5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周靖博)近日,在兰州新区西岔镇山字墩生态修复项目区域现场,一台台板蓝根播种机缓缓前行,一粒粒种子被播进泥土里,种下产业发展新希望。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摄影 任娜娜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兰州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兰州机场党建安防联盟的志愿者在植树。记者 罗晋业 摄记者 史晓峰 白祎炜为倡导全民植绿、护绿、爱绿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干部职工生态文明意识,连日来,新区各园区、各部门、各集团公司纷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新区城市绿化贡献力量。
兰州新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筑牢耕地保护红线每日甘肃网4月16日讯(兰州新区报记者祁瑞龙)近年来,新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紧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积极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从源头上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方位推进耕地“三位一体
原标题:以生态之美赋能绿色发展兰州新区积极探索林草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新区绿洲公司育苗基地中国甘肃网7月17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李昕 文/图)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三北”工程战略和强省会行动等重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