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年代,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产物,十年时间先后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像我们熟知的有《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灯记》,以及后来创排的《杜鹃山》、《磐石湾》、《龙江颂》、《平原作战》等等。
“披星戴月下太行……”“家住安源萍水头……”“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时至今日,这些经典的唱段,依然不时响彻在我们的耳边。赵勇刚、柯湘、英嫂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也不时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