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狂热而不安的年代,钱学森的一段话引发了颇具争议的波澜:“每亩产量可达四万斤。”转眼来到10月27日,毛泽东在参观“中国科学院跃进成就展览会”时,特地找来钱学森,半开玩笑地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我看了,陆定一同志很热心,到处介绍。你敢讲亩产四万斤,不错!看来你不仅是个力学家,还是个农学家!”
【东方红传】《忆毛主席孝感之行》口述:朱朝启撰写:梁柏清@东方红里83号:本文记述了毛主席根本不相信有试验田、高产田亩产万斤的事。文中写道——当王任重同志说到朋兴乡有一块高产田亩产万斤稻谷时,毛主席说:“我不相信。”接着王任重同志又说,是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王良来验收的。
《往事》145《老漳州记忆》48(写于2023年9月)报纸长期是国内外时事的主要来源,也是各项工作的指南。六七十年代,报纸头版右上角固定刊登语录,还将这些语录编辑成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小红书,那时“两报一刊”社论,常传达最新最高指示,最具权威性。
1961年,田家英(左一)和中央、浙江调查组的同志在一起如今,陆人淼在“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担任讲解员记者 何芳芳 实习生 叶昊文 最近,中共富阳区委建立的“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对外开放,东洲街道一位普通农民陆人淼被聘任为解说员。
实事求是,一言九鼎湖北省麻城市于1958年炮制的“亩产三万六”的“奇迹”虽然过去了六十多年,但这个故事在麻城仍然是妇孺皆知的。麻城人经常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谈起这件事。每当谈起这件事,麻城人总会发出自嘲的笑声。提起“亩产三万六”,自然要提到它的炮制者王乾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