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四年三月,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大乱,清廷国力衰弱之机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短短数年时间,阿古柏侵略势力就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大片地区,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军,清廷朝野竟有弃疆之论,幸好有名臣左宗棠大声疾呼,竭力争取,才得以使清廷高层下定决心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进序曲张一湖一、末路凶顽(一)吓死阿古柏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是阿古柏倾尽全力布置的防线。为抗击左宗棠大军南下,阿古柏在达坂筑立新城一座,在托克逊筑立新城两座。新城都筑立在两山之间的要道上。
对于徐占彪,左宗棠认为他虽然作战勇猛,但为人不明事理、不受教益,在吐鲁番纵兵抢掠,滋扰百姓,当初在肃州又和叛回军首领马文禄暗中交往,为人糊涂,好赖不分,可恼可恨,难堪大用,拟“姑留吐鲁番,将来可陆续撤回《左文襄公全集·奏稿》”,不久便让他率所部到巴里坤守护粮道去了。
1877年暮春时节,正当北疆还是白雪皑皑之时,即将出征前的刘锦棠信心满满地向左宗棠保证,说他计划在农历3月中旬之前,更准确地说是在三月十三,和张曜、徐占彪在吐鲁番城下会师,一起夹击阿古柏的次子海古拉的军队。
1876年11月6日,在刘锦棠、金顺等部清军的攻击下,阿古柏叛军坚守了3个月的玛纳斯光复,左宗棠拔除了阿古柏在北疆的最后一个据点,顺利底定北疆,阿古柏只得退守南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仅是朝廷没想到左宗棠的进展有如此迅猛,就连支持阿古柏的英国人也没想到。
苍茫的西北边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狂风卷起漫天黄沙,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动荡与不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惊心动魄的战役,如今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等待着后人去探寻和解读,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将目光投向19世纪中叶的清王朝,聚焦一场发生在西北边陲的平叛之战——西宁之战,去感受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去体味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还是年少读书时即知,湘乡东山书院演变而来的东山学校是毛主席的母校,是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站。此前对湘乡的印象,来自于“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史料记载,而在这群湖南人中,又以湘乡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