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日本经济产业省8日称,关于中国在WTO中的地位,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随即在1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美、欧、日等国关于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表态时表示,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
论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秘书处承办。
就含义而言,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制对象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机构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阶段的裁量性行政权力,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是存在科学上不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观要件是“认为将威胁高水平的保护公众健康而采取措施”;
举一反三大规模的好处在于,大型的养殖工业,才具备工业化的检测水平。最近各地两会正在召开,食品安全问题又成为各地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议题。现代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质上很多都源于工业技术,但是,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小农养殖,现在也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更安全的食物。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亮点就是首次在党和国家的最高层面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提法。因而,针对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当中十分重要一环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旗帜鲜明、与时俱进地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的概念与说法。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综述:各国多管齐下 严控食品安全新华社记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证送到公众手上的每一份食品的安全,各国纷纷从立法、监管、惩处等多方面入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相比而言,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招数是值得借鉴。
每当我们看到美味的食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已经不再是鲜美可口,而是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吗?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问题,各国出台各种政策来维护食品安全,其中美国比较具有代表性。食品包括未经加工的生鲜食品、加工食品和在饮食服务场所出售供应的食品。
上周一篇文章,谈及美国人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于是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美国的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据我在美国居住的感受和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我认为主要是三点:法律保障、监管到位,制作销售不合格食品成本极高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日本被认为是“食品安全大国”。日本媒体刊文分析,指出,日本在成为“食品安全大国”的背后,也有着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另一方面,消费者联合力量坚持维权,政府不推卸责任转移视线,防患于未然,都是日本能成为食品安全大国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