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博会现场 图/潇湘晨报记者杨旭中华文化史上,有两座高山,一座是泰山,一座是衡山。两座高峰之下有两个夫子,一个叫孔夫子,一个是王夫之。孔夫子开创儒学,游历四方,杏坛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王夫之是孔夫子穿越千年时光的门徒,常年隐居衡山,潜心治学。
抬望眼,长空万里,碧水云天。浩浩远去的湘江,就在脚下静静流淌。南岳七十二峰的首脉回雁峰,远远深情相望。南飞大雁驻足栖息,将对生命的期望与眷念深藏雁城,岁月悠悠,关山万重。青岛浮流水,碧螺落湘江! 烟波浩渺中,一座江心长岛婉如镶嵌在天地间的翡翠,飘飘渺渺,蜿蜒北去。
但湖湘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三苗”人创造的苗蛮文化,后经过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融合,在南宋时期由胡安国、胡宏父子在周敦颐的基础上开创湖湘学派,明朝时期经王夫之的继承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并存的复杂的文化系统,湖湘文化是指历代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
从瑰奇浪漫的不朽诗篇楚辞、道脉千年的正统之学理学,到洞庭湖畔天下名楼岳阳楼、岳麓山脚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再到近现代那一抹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浸染的鲜红底色,湖湘文化的底蕴之深厚让人惊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时代使命中,是一种独特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参照,需要湖南儿女担当起守正创新的光荣使命。
来源:【湖南日报】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思想家王夫之承袭父辈教诲、铸成高尚品格,又以坚定不屈的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氏后人。王氏家族是如何将重操行的优良品格融入日常生活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湖湘好家风》,一起看看王夫之的家风故事。
经世致用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精华与内核,深刻地影响湖湘文化建构与湖南人才培养。当历史的车轮走向明末清初,一位湖南人将这一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为以后一代代有识之士和革命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他就是一代“愤青”王夫之,毛泽东眼里的“东方黑格尔”。从“愤青”到经世致用的集大成者。
9月20日晚,《四大书院话船山》文化讲座在衡阳东洲岛船山书院举行。纪录片《船山先生》开机仪式现场。红网时刻新闻9月21日讯(记者 胡邦建 石珊 石凌炜 任晔 摄影 张必闻 史凌松)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湖湘文化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深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