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卡牌盲盒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为了拆出心仪卡牌,学生们不惜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盲盒。商家按稀有程度将卡牌设置成不同等级,稀有度越高,获得概率越低,价格也随之升高,一张卡牌的交易价格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一些炒家故意抬高卡牌价格,制造稀缺假象,吸引学生花重金购买。
“找一群陌生人一起聚餐?”近日,一种名为“盲盒社交”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参与者介绍,“盲盒社交”的参与者彼此均为陌生人,活动中的同伴身份未知,有参与者表示在此类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但也有组织者坦言参与活动时遇到过有人不礼貌的行为。
从6月12日20时开始,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遭受暴雨袭击。据央视新闻报道,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显示,截至19日17时00分,桂林站水位上升到148.55米,已超过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148.4米,超警2.55米,为桂林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
随着暑假的正式到来,出游高峰再次到来,一些低价盲盒也随即兴起。然而,消费者林女士近日向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投诉,自己参加重庆去哪儿网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去哪儿网”)的28.8元购火车票盲盒网页活动,以1元手续费兑换28.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最近,“盲盒社交”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组织者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召集多位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一起参加聚餐、户外游戏等线下活动。由于参与者互不相识,更不知道在活动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整个过程就像“拆盲盒”,因此网友们将其称之为“盲盒社交”。
全媒体记者 韩莉 苏磊随着盲盒市场的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并购买盲盒产品。然而,这种消费现象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和消费观念产生负面影响。盲盒,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其神秘感和刺激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一碰、两碰、三碰,再加三袋”“许愿成功加拆,老板欧气满满”……这段时间,一种名叫“乌龟对对碰”的盲盒玩法在直播平台迅速走红,有些网友点进去就舍不得离开,犹如遇到“新型时间消失器”一般,直呼“上头”。盲盒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已遍地开花。
“找一群陌生人一起聚餐?”近日,一种名为“盲盒社交”的社交形式在网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参与者介绍,“盲盒社交”的参与者彼此均为陌生人,活动中的同伴身份未知,有参与者表示在此类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但也有组织者坦言参与活动时遇到过有人不礼貌的行为。
记者 王贝艺“双节”假期期间,寻找“旅游搭子”成为不少人充实旅途、扩大社交圈的一种选择,但通过网络结识陌生人的交友方式仍存在一定风险。“旅游找搭子被骗3000元”“寄了300块钱特产对方却玩消失”“被放鸽子又被骗钱”……近日,有关找“旅游搭子”被“坑”的事件层出不穷。
新学期即将开启,一些家长却很苦恼:自家孩子沉迷“盲盒”不能自拔。尤其是“卡牌盲盒”。孩子们动辄几十元、数千元甚至几万元购买这类盲盒,甚至有特定卡牌以21万元天价售出。看到孩子们沉迷“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等,有人可能想到曾经的“水浒卡”“三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