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长生不老,自古就是人类最深切的渴望。随着越来越多生物密码被现代科技破译,更多人健康活到100岁的愿望是否能实现?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善待自己的身体?《青听》对话中州实验室主任林圣彩:寻觅卡路里限制的长寿之路。
参考文献:1. 王福俤,李勇,陈伟.限制热量摄入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103-4107.2. 刘海燕,张晓丹,赵欣.自噬与衰老的关系及其在抗衰老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9,50(3):181-187.3. 赵俊,李敏.
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干饭人”,他们一边肆意地享受着美食,一边却承受着“过量进食”带来的肥胖、糖尿病、慢性疾病、炎症等各种健康问题。或许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少食”“断食”“禁食”等饮食调整方法也越来越流行。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命长短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现在的老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希望自己可以长寿。最近的研究表明,少吃可以增加寿命,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
一直有传言说,“人一生吃饭的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是真的吗?难道每天少吃一点,真的能活得更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少吃点、衰老慢、更健康,更长寿。研究证实:吃得少或真的活得久“吃得少活得久”,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被研究证实了!
已有科学研究证明:吃得少,也就是减少食物的热量摄入,可以延长寿命。还有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发现酵母细胞有两种特别的基因,一种负责控制寿命长短,另一种负责向细胞反馈体内营养物质是否充足,如果生物体缺乏这两种基因,细胞就会默认养分耗尽,只集中延续生命,而不再生长和繁殖;
#精品长文创作季#吃得越少活的越久?少食多餐的概念,似乎成为了当代养生观念的新宠。家住福建的张女士今年58岁,十分注重养生,特别是饮食方面,她一直坚信少吃是决定寿命的最重要因素。平时早餐只吃一个鸡蛋,午餐则是粗粮饭为主,有时候会煮一些荞麦面搭配鸡胸肉,精致碳水一律不吃。
本文综合自:1Acosta-Rodríguez, V., Rijo-Ferreira, F., Izumo, M., Xu, P., Wight-Carter, M., Green, C. B., & Takahashi, J. S. .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 .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见原文链接。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长寿了,以前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上刊登的一项关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建模研究还发现,到了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高达93%。
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学家茱莉·马蒂森及其同事对多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只需降低进食量,就能延年益寿。1935年,一项小白鼠实验发现,将进食量降低30%~50%后,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发病时间更迟。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长寿想尽了办法,特别是在近代。一些专业机构和养生专家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建议,让人们通过药物、运动等方式,促进健康长寿,但是很多方法要么繁琐到令人难以坚持,要么具有很高的操作难度,令人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