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中山医院内镜手术室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一边娴熟地操作内镜,一边向大家讲述手术操作的细节和病变观察。在他的手中,内镜已不再是检查工具,成为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也是医疗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健康信号时常悄然显现。在这之中,大便的颜色如同身体内部健康的“指示灯”,常常透露着重要的健康信息。今年7月,40岁的董先生(化名)因为连续两天的“黑便”心生不安,随后在医院的内镜检查中,医生在他的十二指肠球降部交界处,发现了一个约2.
12日-14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召开的2024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传来消息:2023年内镜领域多项指南得到更新,食管早癌和胃早癌的内镜治疗更加规范、疗效更佳,黏膜下肿瘤诊治也成为热点,目前美国ACG指南和中国指南几乎同时更新,为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借鉴和指导。
“学员们,现在我们已经在食管壁上成功开辟了一条世界上最小‘隧道’。接下来……”屏幕上播放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平红主任正在进行的一项手术实况——经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这项技术是中山内镜在国内最早开展的创新技术之一,目前其手术量位居世界首位。
7月9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交流会(上海站)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人事司、财务司、医政司负责同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章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出席会议。
✦•✦57岁的陈女士近3年来每次进食都会出现哽咽现象,期间喉镜检查无异常,便再未重视。今年5月,陈女士哽噎症状突然加剧,并伴有夜间反复发热,体重更是在短短两个月内骤降20斤。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陈女士的食管内有一个长20厘米的巨大肿物,几乎塞满了整个食道。
最近,微博的一个热搜“25岁女子体检正常半个月后确诊胃癌”阅读量破亿,引发许多网友对消化道肿瘤的关注。除胃癌以外,日益高发的结直肠癌,也盯上了中青年群体。微博截图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家,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2024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硕果累累。7月8日, 2024年第九届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主论坛和消化、院感、护理分论坛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幕,云集沪藏顶级专家学者。澎湃新闻(www.thepaper.
胃瘫八个月的少年小洛(化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由周平红主任开展G-POEM手术,助少年重启人生。小洛及其家人表示无尽感激,“周主任不仅解决了困扰家庭如此之久的大难题,更是给了孩子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有不少患者经肠镜检查发现自己肠道内有肠息肉,肠息肉有哪些症状?对健康又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筛查?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组织,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等类型。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