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觉醒年代”热映后,里面的亚东图书馆也频频现身,引得注意。近日,有上海文史爱好者陈思航紧急呼吁,“亚东图书馆”旧址之一——温州路27号,面临拆建,亟待保护。4月28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奔赴上海,来到温州路27号,与亚东图书馆进行一次“时空对话”。
“温州路27号石库门前,与时间赛跑……”上海文史学者、收藏家陈思航在一个专家群里呼吁。上海温州路27号,亚东图书馆旧址所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这个由出版家汪孟邹投资并经营的出版机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陈独秀、胡适等人都曾在此活动。
大皖新闻讯4月28日,大皖新闻刊发了题为“觉醒年代”中的亚东图书馆旧址亟待保护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此,亚东图书馆的汪氏后人、研究亚东图书馆的学者以及绩溪县文物所(博物馆)等相关方也积极向大皖新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20年9月9日至9月13日,由在艺、华艺国际主办,云杪文化联合主办的“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展出亚东图书馆藏陈独秀、胡适等9种重要文献,包括目前最为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序》、胡适《跋考证》及胡适与友人往来信札等。
展览展出亚东图书馆陈独秀、胡适等9种重要文献,这也是尘封百年的亚东遗珍首度集结面世,包括目前最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以及胡适与友人往来信札等——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文化遗产”,学术界对其文献价值、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甚为瞩目。“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展览现场。“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展览现场。
虽只存活了短短40年,亚东图书馆却出版了一大批经典图书,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思想和思潮史、中国现代学术的演进密切关联,包括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等革命刊物,留下了代表着精益求精和创新的“亚东精神”。上海是亚东图书馆的故乡,在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之际,“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在上海图书馆揭幕,新发现的陈独秀、胡适系列文献与市民读者见面。
9月9日,适逢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以新发现的亚东图书馆藏陈独秀、胡适系列文献为契机,由在艺、华艺国际主办,云杪文化联合主办的“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全国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图书馆启幕,展览将持续至9月13日。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展出亚东图书馆藏陈独秀、胡适等9种重要文献,包括《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以及胡适与友人往来信札等,呈现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寻访之旅,探讨文献价值,梳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百年中国的深刻影响。
陈独秀与胡适都是安徽人,都是新文化运动中领军人物。他们的思想及其发展与安徽地域文化的近代转向密不可分。安庆与徽州就可以代表安徽,因为安徽就是取名于安庆与徽州。但近代安徽的人文地理乃至政治文化网络发生了变动。
鲁迅在《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一文中说:“我以为许多事是做的人必须有这一门特长的,这才做得好。譬如,标点只能让汪原放,作序只能推胡适之,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安徽绩溪人汪孟邹创建于1913年。过去,名词“图书馆”具备双重含义,其一表示“出版社”。
而像“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这样很像广告带货的话,却真的是他说的。全句是,“我以为许多事是做的人必须有一门特长的,譬如标点只能让汪原放,做序只能推胡适之,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出自《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续编》。
有着127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上世纪50年代,商务印书馆从上海迁至北京后出版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书籍,其中,有陪几代人一起长大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也有在我国知识界、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著作。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陈独秀8月25-26日,为纪念新文化运动105周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在艺”在北京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联合举办“陈独秀、胡适与他们的时代——纪念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主题学术研讨会。
浅论优质作者资源的维护 ·龙明明· 从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看,优质作者成就优秀出版社的事例并不鲜见。例如亚东图书馆,它能从一家很小的独资经营书店,发展成为一家富有特色的出版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多知名作者的鼎力支持。
从初心到信仰,从使命到理想,我们一同聆听由多位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奖名家讲述的《红楼旧址群故事》,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萦绕在耳畔、呈现在眼前、震撼在心间。♫.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