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作为文化底蕴厚重的塞上古城,留存下来的文物遗存不可枚数,在文明的装饰下城市的风貌尽显缤纷。榆林现有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来源于不同的时代,肩负着文明传承的使命,集聚了一个个时代的特征,讲述着一段段独有的文明记忆。
在陕北的苍茫大地上,神木石峁遗址宛如一座宏伟的历史殿堂,傲然屹立于时光的洪流之中。这里的残垣断壁,是历史的笔触,勾勒出古人的智慧与勤劳;这里的一草一木,是岁月的诗篇,吟诵着往昔的故事。它以沉默的姿态,坚守着远古的秘密。
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遗址雄踞在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石峁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石峁古城的重新发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华夏文明的可信源头之一它是文字前的中国制度文明开始的地方
阳光讯(杨学理 记者 郑玮)近日,国家文物局更新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石峁遗址入列其中,正式拿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入场券”,开启申遗全新征程。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引路人怀念严文明|蒋卫东:严文明先生和良渚4月14日20时13分,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4月14日深夜,惊闻严文明先生辞世,无尽的哀伤由心底升起,一夜辗转反侧。泰山其颓乎!哲人其萎乎!呜呼哀哉!随后几天,也想及时写篇怀念先生的文章,追思先生对于良渚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申遗等工作苦心孤诣的贡献,但终究无法静下心来,那份无端揪心的哀痛,依然无计排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接上篇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就在良渚遗址因一次次重大考古新发现而风光无限之际,遗址保护却迎来了最艰辛困难的挑战,乡镇规模膨胀、办厂开矿、沿路开店、违章建筑、盗挖盗掘,形势严峻,尤其遗址北侧同时开采的大小石矿有30多家,“山上挖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