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8时许,位于河南省罗山县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一只朱鹮雏鸟在孵化箱内破壳而出。这标志着该自然保护区累计人工繁育朱鹮数量突破300只。图为朱鹮雏鸟。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供图每年的3月至6月是朱鹮繁育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戚静锋 祝文平为推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的持续开展,3月12日,董寨自然保护区主办宣传活动,基层管护人员、科研技术人员、森林公安干警和社区群众代表认真学习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观看智慧保护专题片及
12月23日,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在嬉戏。近年来,当地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积极发展“观鸟”生态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郝光 摄 12月24日,许昌市建安区北海公园,一只白鹭在湖面上飞翔觅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祝文平 戚静锋11月12日上午10点,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20只“东方宝石”朱鹮“乘坐”货运包车,从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抵达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由此开启跨省定居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星议事厅工作室】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深受东北亚地区人民喜爱。自从1981年专家在中国陕西省秦岭腹地发现7只野生朱鹮后,经过多年的培养繁育,如今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超过1万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刘宏冰一连几天,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副站长黄治学都没咋休息好。每年3月至6月,就进入了朱鹮繁育期。4月20日、21日,接连两天,都各有一只朱鹮“宝宝”在孵化箱内破壳而出。在黄治学的守护下,今年已经有5只朱鹮“宝宝”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从大别山北麓到长江中游南岸,近日,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正式在湖北省大冶市开始了跨省定居的生活,这对于在中国中部历史分布区建立朱鹮野外种群有着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朱鹮中部种群重建进入新阶段。加快美丽中部建设,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