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Kfz. 222 轻型装甲侦察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装备的轮式装甲车中最为成功的一款,在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行动中频繁出场。特点:高机动性、配备 20 毫米机炮、同时具备防空与对地能力、但装甲防护薄弱。
乘员:2人,车长:4.02m,车宽:2.06m,车高:1.72m,战斗全重:5.4T,动力:59马力,最高时速:37km,,最大行驶距离:145km,装甲厚度:7mm—13mm,武器:2挺MG-13 7.92mm通用机枪。
装甲车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绝大部分都是在卡车或者轿车的基础上,安装了装甲防护,组合成了“装甲汽车”,能有效的抵挡轻武器攻击,一般都会给重要人物乘坐,在他们遭到攻击时,可免受伤害。
二战时期,德国装甲师(Panzer-Division)是纳粹德国陆军的一种重要作战单位,特点是机动性强、火力集中。其编制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变化,如在1935型的装甲师,是下辖两个坦克团,在法国战役之后,德军为了加快装甲师的扩充速度,就改为了下辖一个坦克团。
二战德军车辆编号 Sd.Kfz.—德语“Sonderkraftfahrzeug”的缩写,可译为“特种机动车辆”,以下为二战中的部分德军车辆及其编号。 Sd.Kfz. 2 履带式摩托Sd.Kfz.2 Sd.Kfz. 2/1 履带式摩托的变型车,改装为战地布线车 Sd.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内最精锐的就是德械师部队,但所谓的“德械师”也可以叫做“德式师”,因为部队当中并不完全都是德式装备,只是部队训练、人员培养、作战思维等模仿德国,只有部分重型武器和装备是引进德国的。
在二战期间德军的实力在欧洲非常强悍,在这方面每一个军迷都深有了解,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比较领先,设计也非常前卫,尤其是把装甲机械化作战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德军单兵素质也很高,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自然就有很强大的战斗力。
PzKpfwI/A型轻型坦克,也就是一号坦克,战斗全重5.4吨,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国军采购了少量这型坦克及其指挥型,全员参加了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部分被日军俘虏,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不适宜,在淳化镇防御战中该型坦克冲破日军阵地,摧毁了当时日军第18旅的旅团司令部,极大震撼到了当时的日本人。
尽管由现有机枪改进而来,但是MG13仍旧具有自身的亮点,该枪摒弃了笨重的水冷式结构设计转而选择风冷式,携行更加方便,全枪长56.8英寸,战斗全重29磅,由25发弹匣供弹,发射7.92×57m毛瑟弹,可采用自动/半自动模式进行射击,最高射速600发/分,枪口初速达890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随后于1930年开始配发魏玛国防军进行测试,并在1932年正式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