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日本人最开始的称呼始于明朝,明朝中后期日本的足利氏建立幕府,开始统治日本,并与明朝展开货物贸易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这时称日本海盗为倭寇,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
身为物理教师的老公,对文学也是情有独钟,可谓文理学科均拿得出手的“双科优”,便拿出以此联为难我这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文生,我不假思索,对出一句“鱼戏水中莲”,看似工整又意趣相贯的下联,其实远远不符合上联字面包含“金、木、水、火、土”之要求,我才恍然大悟两百多年来其难对之由!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日本鬼子”这个带着深深情感烙印的称呼,似乎已成为我们对日本侵略者固定的“标签”。但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却有着一段扣人心弦、充满智慧博弈的故事,一切还要从甲午海战前夕那场暗藏玄机的谈判说起。当时,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战争的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