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类:情绪持续低落,高兴不起来,觉得活着没意思;自我评价过低,有自卑心理;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不想活动,对什么都无所谓;易怒,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学习类:厌学心理,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意志薄弱,没考好容易一蹶不振。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也是一个逐渐从原有的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甚至有多种危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受各种因素影响,青少年有以下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来源:【人民健康网】近年来,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教育部决定自今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治疗师陈俏如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学生的情绪波动频率和正负向幅度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
央视网消息: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心理健康和个人特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有什么样的烦恼和压力?我们又该如何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呢?
问:什么叫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答: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一种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行为障碍。它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7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张子淇)近期,青少年自杀自伤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亟需重视,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症,需要早发现早干预。那么,家长该如何识别和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呢?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青少年时期又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过度时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