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推介起自己的家乡,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的群众会毫不犹疑地说:我们有一项被认证的世界纪录。就在去年年底,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给加查县颁发了一张“世界最大规模的千年核桃林”证书。青藏高原核桃古树群分布最多的区域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
这,又是稀松平常的一天,教室里熙来攘往。同学们一会儿去听听消息灵通人士刚得到的八卦,一会儿去别的同学位置上串串门。只有少数人还记得那个被遗忘的“敌人”,他们面色凝重,站在楼梯口眺望那个不寻常的拐角。这使得空气中多了一丝“诡异”的气氛。“刘老师来了!
文|赵金厚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1981年7月我考入初中,教我语文的是刘东仿老师,记得他当时三十多岁,头发有些斑白,上身穿洁白的衬衫,下身穿一条绿色军装裤子,扎着外腰,看起来温文儒雅。刘东仿老师是曲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升入大学的,那是他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
晚上八点,刘玉孝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是学生的论文,他伏在桌上,一字一字地修改,逐句打磨。刘玉孝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中,9人荣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2人获中国科学院奖学金,2人获宝钢教育奖学金,1人获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刘老师,您去哪里了呀?”“老师去保家卫国了......”这是刘梦瑶和她学生的对话刘梦瑶是第74集团军某旅今年秋季入伍的一名新兵入伍前,她在三尺讲台上精心育人、陪伴成长如今她转换身份投身军旅从辛勤育人的“园丁”到保家卫国的战士无惧挑战、淬火青春“刘梦瑶,加油!
插图:郭红松【中国故事】 一哪怕相隔40年,刘老师依然记得那天清早的情形。天蒙蒙亮,田野里虫鸣声此起彼伏。煤油灯下,15岁的女孩匆匆吃下一大碗西南山村逢年过节才有的醪糟荷包蛋。那样的香甜,每一丝都让她能在往后的若干年里回味。乡里来接她的人已经到了,车就停在院外。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刘如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刘老师生长在牡丹区王浩屯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靠自身奋斗跨入了山东师范类最高学府,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即设置的、文化积淀深厚,文脉悠长的国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从大家,治学严谨。
刘小琴的出身还算比较好,童年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还学会了日语,原本她也只是个普通的女孩,1931年她结婚了,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日军就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的丈夫是一个热血青年,国家危亡之际毅然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但是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而刘小琴失去了丈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存成了问题,尤其是还带着孩子。
大约是4月末,一个衣衫褴褛、留着脏乱须发的男人,用一根棍子挑着他的全部家当——几个印着“XX化肥”的白色编织袋和两个磨损严重的黑色口袋——到河北省衡水市大营镇里一个村子集市路口的二层小楼门前台阶处安了家,周围满是杂草和垃圾,被子是冬天穿的破棉袄,床是一张塑料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