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信息渠道爆炸的今天,如何从众多选择中辨别正规医美机构,评估医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了医美需求者最关心的问题。同时,面对行业中的鱼龙混杂和价格战,正规医美机构如何坚守医疗本质,保障消费者权益,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医美之道,安全为先。
1月31日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查处的8起医疗美容行业的违法典型案例其中广州立极美医疗门诊部利用“整容模特,免费整容”为幌子非法集资6000余万元相关涉案人员被判刑“立极美”用“免费整容”为幌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000余万元经营者被判刑并处罚金邓某蓉经营的广州市天河区威利斯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妆”字号产品被用于非法注射。据报道,在2022年7月武汉举办的美博会上,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出现一款名为葡聚多肽的产品,备案信息为化妆品,但该公司工作人员竟然在展会现场为顾客进行面部泪沟注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近日,有关把“妆字号”化妆品用于面部美容注射的违规行为被媒体曝光,爱美者在医美过程中如何保持冷静与清醒,去伪存真,安全变美?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给公众提出了“避坑”建议。 有证的执业医师就可以开展医美治疗吗?
10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医美医疗器械领域产品案,抓获涉案人员120余名,捣毁犯罪窝点15处,查处医美机构15家,查获假冒多个知名品牌医美医疗器械54台、探头等耗材4.6万余件、包材6.1万余件,涉案金额9200余万元。
央视财经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今天曝光一批医疗美容违法案件。当事人在未获得相应资质或者授权情况下,在其经营场所放置“中国医师协会 会员单位”“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合作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 中华慈善总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静港 中国国际抗衰老中心 抗衰老基地 卫生部 中国医师协会”等牌匾,并在经营场所内宣传框中宣称“拥有亚洲整形最优势资源,开启金华整形美容大盘时代……”
视觉中国供图在医美行业,一些医美机构联合“美托”为消费者设下种种套路。医美机构预先在生活美容院安排销售人员,即“美托”,与美容院工作人员、医美咨询师等配合,按照事先编排的“剧本”“话术”,精准“围猎”目标顾客。
医美尤其是轻医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所接受。相比整形手术,注射美容创伤小、恢复快,起效也很明显,所以各种项目已经被人们如数家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齐向东教授提醒,在选择这些名目繁多的项目时,要关注安全。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2022年7月武汉举办的美博会上,大量企业将一些披着化妆品外衣的产品进行脸部注射。其中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在广州白云区,成立最短不足半年。
近几年医疗美容行业热度不减,“容貌焦虑”等负面社会文化影响加深,医美不再只是“熟龄”人士的热门选择,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也深陷其中。根据一家医美平台《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达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