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科学中,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宏观微观相结合,对于科学的研究会更透彻全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言语的做题同样如此。
数量关系题目纷繁复杂,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叫苦连天。其实如果所有的题目我们对它进行分类的话,主要分为6大类,猜证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和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以及极限思想。根据题干特征,清楚其分类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解题。
排列组合算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的一个常考题型。它是数量关系中比较特殊的题型,研究对象和方法独特、知识系统相对独立,同时也是另一个重点考查题型——概率问题的基础。从近几年的公考形式来看,对它的考查难度逐年上升,题型愈发灵活。那么,将此部分的内容弄懂、吃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一个元素如果在题目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所含信息量就比较丰富,因此从它破题入手往往就能轻易解题。例题:甲乙丙三人,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与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由此可见:A.甲不是湖北人B.
1.有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丙单独做需要48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丙三人同时做,在工作期间,丙休息了整数天,甲、乙均未休息。完成这项工作也用了整数天。则丙休息了多少天?A.11 B.12 C.15 D.182.
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中的二难问题让很多考生感到很为难,华图小编认为,大家只需在较短时间内对二难推理的两种常见形式进行针对性把握,考生们遇见二难推理再也不会知“难”而退。二难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左右为难,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A→B,同时,非A→B,由此得出结论B恒真。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51、7,8,9,11,17,41,( ) A.86 B.123 C.161 D.192 52、-2,5,0,7,4,( ) A.8 B.9 C.12 D.17 53、163,47,22,-19,79,( ) A.-256 B.-11
想考的话就得好好准备了,分享一些我的备考经验吧,希望能帮到你:√ 行测没什么好说的,学完技巧和方法之后猛刷题就完了,先看粉笔的系统班,主要的目的就是掌握行测五个板块的知识,听听考试讲的各个模块题型的解题套路,然后再配合着刷题。
如果行测想考到70+,应明确行测是如何算分,了解每部分分值自然可以估计正确率多少。实际来看,行测五大板块中,常识往往很难提高,数量关系在国考、大多数省考中偏难,花大量时间死磕数量关系性价比不高,就有了“抓住三大板块”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