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宅兹中国”,肯定指的是河南洛阳啊!西安镐京遐想,不要奢望有一日了。青铜器铭文都藏着的历史。西安人请先搞懂:“宅兹中国”是谁说的话有师友们会问:不是西周成王在训诰“镐京宗周贵族子弟们”时讲的发言吗?当然不是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咱们中国为什么要叫“中国”吗?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一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是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祭祀器具,尊底铸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其中有句: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相信行走的力量,行走的背后是执着、是奋斗,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步伐从未停下,创造出五千多年的辉煌灿烂,一直走到今天。8月15日晚,“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步起时,心已远方。
(宝鸡新闻网 宋秉琴 陈云哲)1月18日晚,由宝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周风雅韵 礼乐文明”迎新晚会在宝鸡广电大剧院精彩上演。本场迎新晚会凸显周风雅韵和宝鸡本土元素,以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再现西周时期的民生百态和灿烂文化,同时结合现代音乐元素,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在国庆节假期你准备去打卡哪家博物馆?重点关注哪件文物?最早的“中国”印记“中华第一龙”“天下第一行书”……《文博日历》画好重点,带你打卡“第一”文物最早的“中国”印记何尊我们时常发问“何以中国”何尊给出了来自3000多年前的答案△文博日历丨何以“中国”?
刘汉俊从左至右分别为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中的“中”字。资料图片8月12日,从景山上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鼓楼。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如果让你说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字,相信一定会见仁见智,各有所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浩如烟海,这不足为怪。
来源:【宝鸡融媒】我们“寻周记”采访团沿着周人的足迹一路走来,有太多令人好奇的文物,有太多令人震撼的场景,有太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但直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有的文物、场景和故事,似乎都汇聚在了一起,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在眼前。
何尊 (纪录片截图) 25日晚,央视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夏记》播出第五集《夏礼赓续》,从周公营建洛邑、偃师商城遗址、国宝级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等多个角度,探寻夏朝礼仪。 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周公制礼作乐就发生在洛阳。
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中央总馆,1600万册藏书、展品中, 作为最早刻有“中国”二字的历史实物,何尊熠熠生辉。它的底部,这12行、122字的铭文,记录的正是武王克商后在嵩山祭祀时的祷辞,“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意为定都天下之中而治理万民。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关键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究竟该如何断句才能反映当时的历史事件与周武王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其具体含义究竟反映怎样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