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6月14日电 题:不能忘却“海上取经”的义净——访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中新社记者 陈悦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回顾马中千年交流史,唐代僧人义净不能被忘却。
义净法师被唐睿宗李旦尊为国师。他一生先后译出佛经107部428卷,与法显、玄奘并称为“三大求法高僧”,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并称为“四大译经家”,与鉴真大师并称为“两大医僧”。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求法高僧,除了人们熟悉的玄奘,还有一位与广州有着不解之缘的唐代僧人——义净。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商贸之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度交融,是中国为人类文明史贡献的一项创举。那么你知道“一带一路”最早的先行者吗?他是1600多年前的东晋高僧法显。
提到西安,许多人都会想到碑林、城墙、秦俑和华清池,还有现代史上惊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它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居我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西安小雁塔本名“荐福寺塔”,是唐代长安著名佛寺荐福寺的佛塔,始建于707年,是为保存义净法师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回的经卷佛像而建的佛塔,其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小雁塔为唐代同类密檐砖塔保存至今最早的一例,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初期的珍贵例证。
中新社莆田11月10日电 题:海内外佛教界齐聚千年古刹续佛缘中新社记者 闫旭玄奘策马西行,义净扬帆出海,分别取道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到印度学习佛法。古代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故事,在今天得以延续。“从义净的游记中可以了解到,他曾到过泰国。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 (资料照片)大雁塔。小雁塔。三座塔呈“品”字形排列。大佛寺。 (资料照片)张骞墓。2000多年前,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的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经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往中亚、西亚,甚至绵延到非洲和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