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街头巷尾有不少小吃摊,虽然简陋但是味道却不差,因而深受食客欢迎,成都有一位87岁的婆婆在街边卖蛋烘糕,婆婆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性格爽朗,说话直,脾气爆,但做生意很实在,特别舍得给料,每次都会问客人够不够,有客人说:“婆婆,你给的料太多了”,而奶奶则声称:“包的让你拿不起走”。
“蛋烘糕,好吃又便宜,快来买!”在成都大学后校门,时常会出现一个烤卖蛋烘糕的洋小伙,在他身边还有一位负责收钱的中国婆婆。前日,这一老一少搭档卖蛋烘糕的照片被上传至微博,引起网友热议。这个26岁的英国留学生斯考特,为何会帮老婆婆卖蛋烘糕呢?
今年3月1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福娃”产下了一对双胞胎,4月17日,两个小家伙满月了。满月当天,熊猫基地和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还一起公布了两个小家伙的名字。老大的大名叫“热干面”(乳名“平平”),老二大名叫“蛋烘糕”(乳名“安安”)。
蛋烘糕是成都名副其实的名小吃,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许多名小吃店都有制作,但仍有许多小贩,挑担销售。此点香喷喷、金灿灿,绵软滋润,营养丰富,老少打尖最宜。虽然现在“龙抄手”连锁点有卖,但是所谓老店馅料单一,比不上路边摊的蛋烘糕。路边推车上摆俩煤气灶,早上放一个平底带盖子的小铜锅。
记得小学时,只要兜里有五毛钱,放学就直奔蛋烘糕摊,“阿姨,要一个大头菜的”,毫不吝啬。要知道,小学时五毛可以买五样一毛的小零食,舍得花五毛买个蛋烘糕,足见它的诱惑力。上中学后,就再也没吃到过蛋烘糕了。直到来到乐山,逛街时看见有卖蛋烘糕的,才再一次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成都,作为美食之都,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大小餐馆,有各色美食扎堆的美食街。这些美食和餐馆的背后,是为之付出努力的老板、店长、厨师和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员工。有些店,一直开在不太为人所知的小街,有些人,一直持之以恒做着好吃的东西。像朋友一般闲聊,分享某家店和某个人的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付文超12月30日,封面新闻与百度APP独家联合推出的“2022四川人热搜图鉴”正式出炉。榜单就四川人十大热搜关键词、四川人十大热搜美食、“防疫”十大热搜知识等进行大数据排行。此外,还对四川人心中的年货购物十大偏好、十大数字生活方式进行了盘点。
用打火机点燃便携炉灶、喷上油,然后舀起一勺面浆倒在平底锅里,接着一边用洪亮的声音询问顾客要什么口味的蛋烘糕、一边转动手中的小锅。眼前的奶奶虽然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她精气十足,有条不紊地烙制着蛋烘糕。“我今年77岁了,既然身体还行,那就出来摆摊减轻下家里的负担。
小仔“蛋烘糕”四川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坤说:“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给大熊猫命名为‘热干面’,就是为了记住这段难忘的岁月,致敬英雄的武汉和武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