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旋转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字,其实这是利用视觉错觉,通过电脑设计,将两个、三个或多个汉字组合为一个整体,再用3D打印的技术制作出来。利用旋转、光影等辅助效果,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字。
今早,松江区九亭五小的孩子们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张展板,那是巴黎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们夺金的瞬间。展板前,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看,这就是上演水花消失术的全红婵,她在空中翻腾的姿态多么优雅啊!
李晓丹,45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工艺研究所航空工业一级技术专家、沈飞高级主管工程师。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带领团队把3D打印技术应用在飞机研发制造领域,并且达到规模化、工程化应用,以最短的时间创造了行业内高端装备零件生产的奇迹。
记者 刘 霞从开发出更多创新材料,到打印救灾物资,3D打印正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十大创新应用。现场打印替换零件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在减少部署系统所需时间方面曾面临巨大挑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蒋颖之 “把自己变成手办,是什么样的体验?”过去,人们热衷用相机捕捉美好瞬间,留下难忘的回忆。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黑科技”——3D打印技术已悄然融入人们的生活,3D打印真人手办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宠。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生物技术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更快捷、更不费人工的技术,能建模和3D打印出更逼真的定制义眼,利用这种技术生产的义眼可能外观更自然,适配度更好。患者义眼的简化示意图。
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打印钢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
2023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202201101单振镜3D打印设备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泰科技:3D打印,创见你所想3D打印相比于传统的制造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打印出复杂形状的产品,并且可任意重复打印和修改。
记者 金 凤在“斤斤计较,克克黄金”的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卫星“瘦身”的同时,“内涵”更加丰富。12月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中,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已在10多颗已经发射的微纳卫星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
打印食物、打印火箭、打印汽车……3D打印万物。《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史佳庆 编辑陈融雪上海,中国首家 3D 打印文化博物馆7月12日,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样式发布。除体现学校航空、航天、航海的特色外,该录取通知书还藏着一份“惊喜”。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数字化制造过程,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今天,3D打印以其独特优势正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医疗、建筑、航天、工业生产、教育、文物保护等场景都能看到这项新技术的应用。
记者 刘 霞3D打印工艺是指由机器自主“打印”连续的一层层软性、液体或粉末状材料,这些材料会迅速硬化或融合,从而形成三维固态物体。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3D打印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2023年8月,一只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雌性驯鹿在逃生过程中小腿粉碎性骨折,导致无法行动。好在,大兴安岭的游客及时救助了它,并联系了当地医生为其进行截肢手术。截肢手术很成功,但是,截肢后的驯鹿却因行动受限,暂时无法适应鹿群的野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