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非遗滚灯,遇到现代高科技的机器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阳光·胡桥联合学校(胡桥校区)探索将滚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研究在机器人中植入滚灯舞的动作程序,以更时尚、新潮的方式将非遗滚灯展现在大众面前,使非遗滚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记者 张苏慧)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8天的放假调休点燃民众出游热情。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这背后,离不开数字化的发展。
云南网讯(记者 张琦敏)11月7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Brother展台,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品非遗之韵 承科技之美”的“云南绣娘”公益项目交流会。“云南绣娘”公益项目交流会“科技进步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与希望。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日,福建省数字影视科技公司采集福建“三条簪”传统服饰、湄洲女服饰、闽东畲族传统服饰、畲族服饰、蟳蜅女服饰、惠安女服饰等非遗服饰装束转化为数据要素,构建福建非遗服饰融合福建文旅景点的数字化AI模型,助力福建服饰系列非遗展演活动。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2%。苗绣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群众代代相传的文化。 这段时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密集的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来年的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趋势。12月22日,华为Mate 70系列华为影像学院·佛山站在TIC艺术中心盛大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用手机影像定格传统非遗,让人们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手机影像科技的强大力量。
中新网南宁11月28日电(邓蕾雅)广西农业信息中心28日介绍,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广西7家茶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赋能广西六堡茶这一“非遗茶”走向了大产业。图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生态茶园。
独一无二的汾酒酿制技艺、精彩绝伦的皮影戏、形象逼真的中阳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精致的葫芦制作工艺品……一个个弥足珍贵的“活”文化历经世代吕梁人身口相传延续至今,在这片大地上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 科技赋能非遗。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AR神兽跃动于豫园灯影,当盘扣书签承载团圆祈愿,当非遗海棠糕成为舌尖难忘美味……非遗正以创新姿态融入我国大都市节庆活动的肌理。2025年新春,传统与当代的元宵对话,不仅传承着文化“基因”,更催生出“月圆经济”新样态。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当古老的非遗与青春的深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除夕到元宵,再到即将到来的二月二龙抬头,整个正月里,非遗为深圳的“中国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北京青年报记者7月22日了解到,七夕到来之际,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推出刺绣限定系列新品。此次,花西子邀请非遗苏绣传承人卢梅红共创打造,首次将手工苏绣与美妆产品相结合,以现代光绣技术加以演绎,让科技赋能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