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郓城县举办的地方戏曲展演中,着名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刘桂松喜收李素英、刘云霞为徒。刘桂松是山东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所创立的“刘派”是当代山东梆子影响最大的艺术门派。李素英和刘云霞是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
为持续深入开展菏泽市直文化和旅游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月27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市直文化和旅游系统全体在职党员开展集体教育实践活动,共同观看了山东梆子古装戏《七品包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活跃在舞台上的一大批山东梆子著名演员来到现场助阵,其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刘桂松、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新花,还有杨圣军、宋其美、殷宪智、杨爱玲、刘太华、王淑慧、陈念昌等一大批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献艺。
大众网记者 苏鑫 巨野报道它因煤而兴曾拥有几十亿吨煤田的“繁华”是菏泽近现代工业的“进步生”面对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境巨野人怀揣着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迎难而上 成功破局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巨野拔地而起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基地有“棉花之都”“蒜业十强”的美誉是全国首
本报济宁讯 日前,济宁市举办全市戏曲演员培训班,以提升济宁市中青年戏曲演员理论素养和表演水平,培养壮大全市戏曲演员中坚力量,推进全市戏曲表演人才队伍建设。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共29名,主要来自济宁市梆子剧院和济宁市各县市区专业艺术院团担任主要角色的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
“清清菏水,浩浩雷泽,伏羲开辟,万代生辉。西对中原,东牵古运,北拱京津,南望江淮。地处鲁西南,手牵苏豫皖。古连济水,今依黄河。”一首《菏泽赋》将“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的悠久历史与特殊区位娓娓道来。这里既有美不胜收的旖旎风光,又坐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