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共青团上海市第16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阿尔巴尼亚留学生Sara Dervishi(陆海燕)已经在中国生活10多年了,目前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本次大会的旁听代表,陆海燕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对她来说这样会议很新颖,在阿尔巴尼亚是没有接触过的。
“对于如何更好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通过我拍的视频和照片,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更多外国朋友,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之美。”5月30日傍晚,全球文旅博主、阿根廷青年功必扬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回访时说。
临近中国的春节,全国上下已经有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了,外网也发布了一部视频专门介绍中国新年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视频真实的在中国拍摄,细致的展现了中国的春节喜庆的氛围,从贴春联到放鞭炮,从穿红衣到包红包,从年夜饭再到庙会,这部视频可以让外国网友更切合实际的认识了解我们中国春节的各种文化习俗,视频引起了外国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羡慕中国节日能这么完好的保留以前的习俗真的很棒,也有网友表示希望中国春节可以成为世界人民的节日,本来评论区一篇祥和的景象,但是突然我们的邻国——韩国网友突然评论了一下,评论区瞬间炸开锅了,各国网友纷纷热评起来,究竟是什么发言能引起别国网友群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网友都是怎么评价的。
来源:人民网 上海豫园,外国游客络绎不绝。图为外国游客在豫园内拍照。王 初摄(人民图片)今年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的韩国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图为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十里画廊景区,韩国游客在“三姐妹峰”前拍照留影。
在国外最火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有这么一条视频,只见视频制作者模仿BBC的方法来“介绍”中国,视频全程充满了对西方媒体反讽的意味,让人看到大笑不已,而视频下方的外国网友们更是评论道:“我早已经不看 BBC 新闻了。”
马克林,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传统戏剧、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以及中澳关系,代表作有《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现代戏剧:从1840年到今天》等。
火红的灯笼挂在街头巷尾,“福”字贴满商铺橱窗……春节期间,刚刚退休的瑞典夫妇马茨和奥萨第一次来到中国,便被广州浓浓的年味儿吸引。“走在街头,满眼都是喜庆的装饰。地铁站有英文播报,手机支付畅通无阻,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连日来,外国人用翻译软件,在小红书发帖,学中文,尝试理解并使用中国的网络用语。他们求助数学题怎么写,在中国网友的帮助下完成后留下“头发还在”四个字,他们询问中国哪里好玩,并晒出自己可爱的小猫和小狗作为“报酬”。中国网友则各显神通。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应妮)一个法国人在中国18年的生活工作经历,融进人民出版社的新书《生活在中国》。奥利弗·格朗让自2005年起来到中国,先后参与了《城市之间》《奥利弗游中国》《我的新疆日记》等多个节目及纪录片的拍摄制作。
拿起小铲形工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珐琅釉料填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在北京市珐琅厂,第一次来华旅游的希腊姑娘瓦西里基体验了一番景泰蓝制作技艺。“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矿物颜料,你看它们的颜色多漂亮,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楠“那天到宾馆已经很晚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老朋友在等着我,特别感动。”阔别山东两年的罗马尼亚克卢日省驻鲁代表乌斯坎·奥里利安·康斯坦丁回来后,受到了山东朋友们的热情欢迎。“想吃济南的家常菜,特别想吃把子肉!”乌斯坎告诉记者,他特别怀念以前在济南生活的日子。
“中国不仅有长城、故宫、兵马俑,还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很荣幸我经历了。”柯鲁瀚来自美国北卡罗莱州,读大二时出于好奇心选修中文课,“我的第一个中文老师就是美国人,他八九十年代就来到中国,对中国了解很深入。”
这个暑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也将自己眼中的大美中国推荐给更多的海外游客。贵州风光旖旎,民族文化丰富,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魅力让它成为很多外国人眼中的旅行胜地。戳视频↓↓↓认识两位外籍“贵州铁粉”,看看他们眼里的中国。他叫乔治·多帕斯,希腊人。这已经是他第七次来贵州了。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中国新年快乐,我的朋友,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游埠,今天我想带你们去看看,早餐集市是怎么样的……”这是杭州金牌英文导游Jason徐朱成春节期间在自己个人账号上发布的一则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