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些老底子杭州话,一般都是年纪大的杭州人在用,年轻人基本不用这些“土话”,一些老典故杭州话就更加不知道了。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土话”正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许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只能在一些文献中找到了。
周五的夜晚,杭州不少年轻人上“夜校”成了最近的新时尚。浙江省文化馆2023年新开的一门课程很有意思,这就是2024春季杭州话普及班。这门课的学生都是年轻人,学生里还有一位美国人,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会说上几句杭州话。“熬稍熬稍”“拷位儿”,美国小哥哥还蛮接地气的。
“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的……”一声声稚嫩的杭州乡音,一句句有趣的杭州童谣,从社区活动室飘扬而出,穿过南宋皇城的古老街道,仿佛轻轻唤醒了宋韵杭音的尘封记忆。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宋韵之声 承杭州音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杭州紫阳街道太庙社区温馨开讲。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薛上行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着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宝藏。杭州方言,作为宋室南渡、建都杭州后形成的一支带有官方语言色彩的吴语,它独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较高的传承价值。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陈雨葭 李汝方近日,杭州拱墅区大关街道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开学季特色第一课’——杭州评话‘岳飞传’讲演活动”,由大关街道新乡贤联谊会成员、百姓书场评话先生葛慕白给杭州大关苑一小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体验课,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
见习记者 周洲通讯员 茹雪雯 蒋剑俊本报讯 “撒子儿、噶发靥、么佬佬……”日前,在杭州湖滨街道羊血弄8号的民俗文化科普馆里,传来阵阵童声。社区的孩子在这里体验了一次杭州话教学。教学现场,一位面容慈祥的奶奶,从最简单的日常问候语开始,用地道的杭州话为孩子们做示范。
"最近,首部宋式美学驻场秀《西湖东坡》在杭州东坡大剧院上演,引来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戏中,苏东坡飚起了地道杭州话——“煞宽”。宽慰人的时候,说一句“煞宽”;告别的时候,说一句“煞宽”。杭州话“煞宽”,不仅是东坡先生豁达人生观的真实写照,也是杭州人生活态度的核心要义。
8月,天目新闻发起#拍同款学说杭州话#短视频征集活动。本期话题星推官@阿鑫阿鑫 首发原创杭州话短视频,勾起了用户的好奇心,广大网友跃跃欲试。潮客@爱拍照的教书匠:家里的小孩特别能说会道,就让她戴个旧眼镜、配个小白板,当当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