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德2015年,作为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组水稻专家兼组长,我来到了这个非洲中东部国家。近9年来,我和同事们与当地人民一道在田间耕耘,见证了两国农业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布隆迪人口约1200万,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布琼布拉3月10日电 (记者黄培昭、薛丹)微风拂过,大片稻田泛起层层波浪,翠绿的稻叶在阳光下微微颤动,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颗颗饱满,如同镶嵌在田野上的金珠,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再过不到半个月,这些长势喜人的水稻就要开镰收割了,农民们脸上忍不住洋溢着幸福。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陈宇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来自四川内江的水稻专家杨华德在列。“我只有半小时能跟你聊聊。”4月8日11时,布隆迪当地时间5时,记者与杨华德通上了电话。
一支神秘的中国团队,竟让一个国家一步步战胜饥饿,填饱了肚子,他们究竟做到了什么?要知道,布隆迪常年上榜“世界最穷国家”和“重度粮食危机国家”,人均GDP只有252美元,每10000人中就有500人被活活饿死,有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费都不到5块钱人民币,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失业状态,能吃上米饭的都是富裕人家。
来源:【天府融媒】12月,仲冬时节的内江,大片农田已进入休整期。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布隆迪,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广袤的田野里正同时上演着播种与收获的繁忙。已过60岁的内江水稻专家、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穿梭于当地稻田间,开展水稻育种与推广工作。
来源:【天府融媒】“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时值金秋,千年古都北京,进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间。9月5日上午,非洲布隆迪的天蒙蒙亮,来自四川内江的水稻专家、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收看完大会开幕式,收起手机,走向田间。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内江市威远县农业农村局水稻专家、中国援布隆迪第五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上榜。他也是继“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王顺友、“5·12”汶川特大地震小英雄林浩之后,又一位上榜的四川人。
4月8日,我正在南苏丹进行采访,手机里突然“弹出”一则新闻,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水稻专家杨华德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瞬间将记忆拉回到一年前。那是2023年6月19日,刚刚走出布隆迪布琼布拉机场,我便闻到了空气中属于田野的独特芬芳。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名片】杨华德,现任内江市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级),2013年受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派遣,他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在莫桑比克为当地人传授水稻种植技能;2015年,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兼水稻专家
自贡网记者 陈凡逸3月,非洲大陆,布隆迪共和国布班扎省基航佳县林格四村的田野里,微风吹动绿色的稻浪,一幅美丽景象。“老但,你瞧,我们培育的水稻长得多好啊!”视频电话那头,中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微笑着指向稻田。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中国援布隆迪第五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上榜,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写道:“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著,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天府融媒联合体、封面新闻“看见正能量”全省融媒主题内容征集活动供稿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四川省4人上榜,其中来自内江市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华德,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中非农业务实合作结出不少硕果。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布隆迪降水充沛,自然条件适合水稻生长。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向布隆迪派遣农业专家组。